三峽工程下泄清水破壞長江大堤(圖)

發表:2008-04-03 23:1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2008年3月10日以來,湖北省枝江市白洋鎮向家壩長江堤防連續發生崩岸險情。崩岸發生在長江左岸白洋鎮沙灣堤外垸,屬於向家壩堤段範圍。該處垸堤長1750米,崩塌長度360米,崩坎平均高1.5米至3.5米,最高處達5米。

自從2003年6月三峽水庫蓄水以來,2004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連續4年三峽大壩下游的長江堤防都出現崩塌險情。造成連續4年長江大堤崩塌險情的主要原因就是上游三峽等水庫的清水下泄。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期間,對於三峽水庫清水下泄的危害未給予重視,而是比較多注重三峽水庫的泥沙淤積問題。在自然狀態下,長江三峽河段基本保持沖淤平衡。三峽壩址每年的泥沙總量是5.3億噸,其中4億多噸來自上游,約1億噸來自三峽庫區。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提出"蓄清排混"的措施,認為採取這個措施可以解決三峽水庫泥沙淤積問題。當時預計,三峽水庫蓄水初期,35%左右可以被衝出水庫,65%泥沙淤積在三峽水庫中。80年到100年後,三峽水庫可以達到沖淤平衡。其實"蓄清排混"措施和三峽工程的防洪、發電兩個目標相矛盾,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最後還是李鵬提出建議,在上游大量建設水庫,攔截進入三峽水庫的泥沙。但是這個措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是把三峽水庫泥沙淤積問題在時間上做一個推延,而且將來會造成更大的無法解決的問題。

2003年三峽水庫蓄水以來,由於長江上游諸多水庫的攔截,平均每年進入三峽水庫的泥沙總量為兩億噸,加上三峽庫區的一億噸,一共是三億噸;流出三峽水庫的泥沙大約為每年一億噸。從表面上看,在三峽水庫中淤積的泥沙少於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所預測的數量,是件好事。但是,流出三峽水庫的泥沙量也少於所預測的數量。和自然狀態相比,水中的泥沙含量大大減少。三峽水庫下泄的水中泥沙越少、水越清,對於下游長江大堤的破壞就越嚴重。

原水利部部長汪恕誠2004年在珠江委幹部大會上談到三峽水庫清水下泄的危害時說:

"長委以前的任務是一心一意修大壩,現在長江轉軌的標誌是三峽修成以後對長江河道生態問題早研究、早採取措施。修大壩造成生態的影響最重要的是對河道的影響,因為修壩會把整個河道改變。而對中國河流影響最大的是泥沙,黃河修壩時泥沙對生態的影響表現在上游,渭河淤積、潼關高程等問題一直都爭論不休。長江泥沙對生態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下游,因為三峽修成後,下游的水變清了,其實越變清越糟糕,因為水流和河床的關係發生變化,河床就有可能下切,有可能左右搖擺,河床下切和左右搖擺,花了幾百億修成的長江堤防就有可能被掃掉,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原水利部部長汪恕誠不會"妖魔化"三峽工程吧?!

1998年長江洪水之後,參加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但是拒絕在論證報告上簽字的陸欽侃指出,造成1998年長江洪水嚴重後果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只是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建設三峽工程上,而沒有完成國務院制定的、應該在1985年完工的長江大堤的加固工作。陸欽侃的意見被當時的總理朱鎔基所接受。國務院向老百姓發行國債,從國債中拿出幾百億元人民幣加固長江大堤。

長江大堤加固工程剛剛完工,就來個三峽工程清水下泄,長江大堤年年崩岸。如果崩岸發生在洪水期間,後果不堪設想。

来源:觀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