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讓靈魂寧靜(圖)

作者:江迅 發表:2008-04-07 23: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古人每臨清明,情緒不免惆悵。兒時讀這詩句,便害怕清明節下雨,淅淅瀝瀝,冷冷清清,令人憂思不絕如縷。此時不思念先人,還能做什麼呢?2008年4月4日,是中共執政後第一個納入國家法定假日的清明節,加上週六週日,放三天假期。有2500多年歷史的清明節,為法定假日,是順應民心的善舉,也是對傳統民俗的肯定。

 

四月五日是中國傳統的清明節

 

 古人賦予清明節的第一要義,不是賞春而是掃墓,世界上各國各民族,惟有中國漢民族設立一個特定的節日祭奠先人。清明掃墓的風俗,漢代已有,盛於唐代。據廣東《南方都市報》報導,當地一項相關調查顯示,70%以上學生知道一年中有個清明節,但對其由來和日期知之甚少。於是想起成語"數典忘祖",告誡人們不要忘記自己的根本,不要忘掉自己的歷史。

清明節前夕,70歲的新加坡華人容賜盈和家人一行11人,回到廣東五邑蓬江區棠下鎮新昌村祭祖尋根。1994年是容賜盈離開新昌36年後,首次回到故鄉。此後,容賜盈每年都回家鄉一兩次,而清明節是必回故鄉的。一家人去新加坡半個世紀,祖先的墓地在哪兒,誰都不知道了,記憶中只是在附近一座山上,沒有墓碑,雜草叢生,始終找不到墓地。但每年清明,容賜盈仍會回來,燃香朝青山鞠躬,拜祭祖先。容賜盈說:"這只是一種形式,更重要的是祖先永在後人心裏,要做個有根的新加坡華人。清明祭奠故人,追思至親先人,也讓後人感覺家庭血緣紐帶的可貴。"

做個有根的華人,說得多好。清明節本義是懷念的節日,大凡緬懷與追思,都會令人憂傷。但清明節不是殯葬節,其精華在敬祖盡孝,祭拜先人,淨化自我,與逝者心靈溝通。西方人過聖誕節,儘管節前購物人潮熙熙攘攘,但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是在教堂靜心聆聽神父的教誨,檢點自己一段日子來的作為,思考生命的意義。

在中國,到了唐代,清明被"編入利典,永為常式"。清明時分,古人要過一個明淨清爽的節日,除墓祭外,還踏青、蹴鞠、放風箏、晒掃清洗,戴柳賞花。隨著歷史的推進,清明蘊意變得豐富雋永,包括祭祖、敬神、賞花、合詩等。南宋有詩云:"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人們祭奠掃墓之餘,踏青而不負春光。清明節是淨化心靈的節日,親人相聚,踏青賞花,懷思品茗,恬靜而安寧地度過這一天。在祭祖的同時,與身邊人攜手閱春,懂得關愛身邊每一個人。

"一窩蜂"

據統計,今年清明前後,中國大陸出行掃墓的人次高達一億。4月4日這一天,僅上海出行掃墓總人數就多達237萬,較2007年同期增長56%,出行車流達19萬輛,同比增長94%。據上海民政局殯葬管理處預計,清明前後上海出城掃墓人數約700萬人,車52萬輛。這人流、車流,是一年中除春節前後"春運"以外的第二高峰。人多車多,交通堵塞,通往墓園的路上,彷彿以往"五一"黃金週旅遊的喧囂。清明,何來寧靜?其實,清明節這一天,更需要淨心而過,沉思反省,幾代人相聚一起,氣氛溫馨。試想,能不能鼓勵錯時掃墓,避免一窩蜂湧往墓區;或換一種方式祭祖,在網上"空中陵園"祭拜。今年在北京,全市清明節有115項與清明有關的文化活動,祭掃儀式,清明詩會,參觀名人故居,識五穀瞭解農耕文明,放飛風箏放飛祝願等民俗文化新品牌,祭奠祖先,追憶先賢,親近自然,少一點浮躁,多一點對生活的希冀。

紅塵素居,碌碌諸事。當今中國,時時可感受到一股急功近利的風潮,浮躁像一場瘟疫,成了時代的通病。人們身處其中,明明知道心浮氣躁的壞處,可還會身不由己地被浮躁風氣推著走。在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社會轉型期,都會遇到浮躁的困惑,日本、韓國、臺灣、香港,當年浮躁同樣困惑過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人們。弘揚傳統文化,是摒棄浮躁心態的要素之一。借清明節作一番反省,讓人更瞭解自己的心態,從而擺脫"浮躁"。

在清明節說浮躁,想起一些先人被"學人"所辱:近來打著學術旗號的學界大腕的研究"成果",有專家爆炒孔子是私生子;有學者論證關羽並非英雄且生性好色;有教授斷定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乃婚外情所致。近日,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楊雨在新書《莫道不銷魂》中,論證南宋婉約派詞人李清照,不僅好酒,也好賭、好色。清明節理應感恩追遠,如今的學者卻將先人說成"很黃很暴力"的祖師爺。如此辱沒祖先,無疑是浮躁帶來的悲哀。

現代社會中,生活節奏加快,人們更需要注重心靈沉澱和淨化,有所為有所不為,令個人行為更和諧更平和。如果一年中在清明這一天,人人能遠離浮躁,在寧靜中反省自己,無疑是重塑中國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一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透視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