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大旱糧食市場穩定面臨挑戰

發表:2008-04-15 22:2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世界糧食緊張,而中國今年春天北方大旱,可能導致糧食減產。中國糧食局長承認,穩定中國糧食市場和價格的難度加大。

中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日前公布,全國遭到旱災影響土地達到2.59億畝。東北、華北和西北部分地區遭受5年來最大旱情。東北地區是中國最重要的產糧區。另外中國經濟週刊報導,廣東今年缺糧2400萬噸。

國際糧食市場上,近來供求關係緊張,糧食減少,一些地方米商囤積居奇,導致出現搶購風潮,香港也出現搶購大米現象,導致米價大漲。

*世界糧價飆升*

香港經濟報紙信報星期二發表社評指出,這種世界範圍的糧食價格飆升有眾多原因,其中包括新城市居民大量增加導致消費增加,還有自然災害影響,以至於糧食儲備已經下降到30年來最低水平。

中國糧食局長聶振邦在星期一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上撰文說,近期看,中國"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但"長遠看,耕地減少、淡水資源短缺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糧食播種面積繼續擴大的餘地愈來愈小......,保持糧食供需長期基本平衡的任務非常艱鉅"。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對民生問題有深入研究。他在接受中文部採訪時說,中國的農業問題,天災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禍,糧價偏低,谷賤傷農。他說:"目前農民的糧食價格仍然非常低。低廉價格挫傷農民生產積極性。比如,以前生產一畝糧食能掙三四百元。現在能掙100元就不錯了。"

*中國政府年年首發農業問題文件*

中國改革開放發展迅速,外匯儲備一躍名列世界前茅,但基本上來說還是農業國家,13億人口中農村農業人口還是佔大多數。中國中央政府每年發出的第一個重要文件都是關於農業問題。

研究中國問題學的胡星斗說,改革開放20多年來,扣除通貨膨脹因素,糧食價格沒有上漲。胡星斗說,近幾年,耕地面積不斷減少,"拋荒、撂荒"問題嚴重,就是因為生產糧食虧本。

胡星斗說,中國的農業問題,還在於農機、農藥、化肥、水、電這些農業生產原材料價格一直上升,雖然中央政府減免農業稅使情況有所好轉,但還沒有根本解決問題。

北京另外一位觀察人士高瑜說,中共11屆3中全會以來,幾乎所有"三中全會"都是重要會議,估計今後中共召開17屆三中全會,很可能再度把農業問題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北方的旱如果造成大面積減產,那肯定問題很大。今年通貨膨脹壓力非常大,你再糧食減產,國外的糧食再漲價,國內糧食再減產,這個國內的通貨膨脹壓力不得了。"

*奧運年問題多*

高瑜說,今年是奧運年,又有各種各樣的政治問題,包括股市、房價、貸款這樣的經濟問題,如果再加上農業特別是糧食問題,各種事情都攪在一起,將非常棘手。不過,高瑜說,中央已經意識到了這些問題。

香港文匯報報導,據世界銀行分析,全球糧價不斷攀升,已經導致33個國家有可能社會不穩定。不過,到世行擔任重要官員的中國經濟學家林毅夫說,這次全球糧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應該不大。因為中國糧食"自給自足"。中國官員常說,中國用世界7%的耕地養活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



来源:VOA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