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時報:「我從重慶到成都的出差經歷」

發表:2008-04-23 21:0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美國《洛杉磯時報》4月21日文章:在中國出行,你需要另一種交通方式

  我們到達重慶火車站的時間是週二中午12點半,離我們預定的離開重慶的時間還有五分鐘。放眼望去,買票的人們排成了長長的隊伍一直延伸到了售票大廳之外。此刻的景象和我在多年前在安徽看見的別無二致:外面站著幾個黃牛,這些人天天在外面晃悠,所做的事情就是找到那些急需車票的旅客,每張票加價約 2.75美元,然後把錢給排在買票隊伍前面的同伴,讓他們負責買到相應車次車票。

  可是這次我們沒這麼好運了:最近到成都的車票已經賣光了,最快也要6小時以後才有得賣,如果等到那時候,我在成都的預定採訪任務就完全泡湯了。我們很失望地走出了售票大廳。我的助手建議我們搭乘出租車前往成都,我不禁皺了皺眉:這可要比坐火車貴上10倍。而我對搭乘私人車輛進行長途旅行是心有餘悸,因為之前我已經吃過很多苦頭了。有時候司機們為了省油選擇走很難走的路;有時又會故意繞道而行。不用驚訝,這在中國是稀鬆平常的事情。我還有許多記憶猶新的乘車記錄:坐著三輪人力車在北京古建築區的胡同中穿梭;或是搭乘超小型長條觀光車爬上位於中朝邊境的長白山。

  "算了吧,"我告訴助手說。我們每人拉著個大包,穿過了出租候車點,走了很長段路才走到位於火車站另一頭的長途汽車站。

  結果到那裡,我的希望完全破滅了:下一班到成都的車要等上4個小時。我都準備打電話取消採訪了。這著實讓人很沮喪,但不用抱怨,因為儘管中國大地上修筑的線路越來越多,越來越好,對旅客來說仍然會有許多麻煩。客車和火車滿載著乘客,晚點則是家常便飯。公共運輸系統的種種缺點產生了一種副產品:民間的違章營運。雖說不太正式,但有時不失為一個更好的辦法--前提是你要知道怎麼找到這些人。

  不過等了一會兒,旁邊來了一名男子,告訴我他能幫我們在20分鐘內搭上到成都的大巴。我再三向他詢問車子的大小--"真的是個大巴,"見我一臉懷疑,他一再申明是一輛大車。"會直達成都嗎?""當然,"他保證到。

  這個男子用他的機動小三輪載著我們前往大巴所在。三輪車在一個小山包旁停了下來,男子叫我們出來,然後領著我們循著一條田間小徑,穿過片片雜草樹林,最後我們到了一條黑得讓人發虛的隧道。"小心點!"我對我的助手喊著。我們跟著男子進入了隧道,他一直在催促我們快點。當我們穿過了隧道,爬上一個小坡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原來已經到了重新修繕過的成渝高速了。在路旁停著一輛開著後門的34座客車,男子在收了每人100元車錢後就催著我們上車。車上很乾淨,還留著幾個空位,車中間還有個小小的衛生間。兩臺小電視上正放著香港功夫片。找了了位子坐下,我心情稍微好了點。幾分鐘以後,車子出發了。這趟長途車並未像想像中的那樣停停走走,在高速路邊上客。不過在中國你能肯定這樣的交通系統背後有著一大群人支持它。我親身經歷的這個實例中,司機、幫著旅客搬送行李、帶著我們從車站到客車的其他人,每個人都從中得到了屬於自己的利益。

  不管如何評價這樣的交通,是好還是壞,至少現在,我已經在去成都的路上了。

来源:洛杉磯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