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髮人送黑髮人(圖)

作者:蘇平 發表:2008-05-22 22:5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突如其來的大地震令整個中國大地為之顫抖,英國人也在以他們特有的視角,關注著這場災難。

失去孩子的父母可能將面對終生孤獨

對許多在現場報導的英國記者以及在這裡的英國人震動最大的,莫過於很多學校建築倒塌導致大批中小學生慘死。

由於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獨生子女,地震,也就又把許多中國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現象推到了聚光燈前。

"一代人"

上星期,美國CNN又遭到中國一些網民的轟炸。他們指責CNN在一篇報導中批評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而不是"正面報導中國人民如何抗災"。

CNN的這則報導我沒有看到過。英國這邊的媒體, 從主流的電臺、電視臺、大小報紙,以至網站、博客上,其實也都談到過由於很多中國夫婦只有一個孩子,四川一些重災城鎮"整整一代人"被地震抹殺的話題。電視畫面上、新聞報導中經常使用的故事之一就是痛不欲生的父母向記者、救援人員、路人哭訴,"這是我唯一的孩子,唯一的希望,沒有他/她我怎麼活下去?"

如果有人在中國遭受大災大難的瞬間藉著災民的悲劇對中國的政策指手畫腳的話,確實是不合時宜。但是,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很多父母失去的是他們唯一的孩子也是不爭的事實。

英國媒體在報導災難的時候,一向以關注受害者為主。受害越是深切、受害者越是弱勢,在新聞中佔的位置通常就越高。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白髮人送唯一的黑髮人的悲劇,立刻抓住了英國記者和讀者的心。

說句公道話,英國媒體涉及這個悲劇的諸多報導絕大多數隻是表示震驚和同情、痛惜和慨嘆,絕大多數都公平地指責地震才是悲劇的元凶。

唯一的希望

地震剝奪了許多家庭唯一的希望

《每日郵報》在14日寫到,孩子是地震中"最令人注目"的犧牲者,一家只有一個孩子,大地震無情地"剝奪了許多家庭唯一的希望"。

地震次日就到達聚源中學採訪的《金融時報》記者安德裡尼在報導中描繪了家長們在校外等候的"令人震驚的一幕"。

他說,每隔5-10分鐘,就會聽到悲愴的鞭炮聲。《獨立報》接著說,每一聲鞭炮,都是在驅走邪氣,讓死去的孩子的靈魂回家,但同時也預示著又有一個家長的希望破滅了。

BBC記者格雷菲斯震後立即前往災區,他在5月17日發回了以"中國在地震中失去的孩子"為題的報導,其間慨嘆,這些年輕的生命長大後也許會成為醫生、教師、農民,會為人夫,為人妻,也會成為父母,但現在,所有的未來、所有的前景,都隨著地震消失了。

自然,英國記者中也有"聯想豐富者"。

《獨立報》在漢旺的記者克里夫德·庫南15日發表長篇文章,關注"中國唯一的孩子: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使父母的痛苦翻番"。這篇文章確實用了很大的篇幅回顧、評論中國的計畫生育政策。

報導開篇不久便說,中國30年來最嚴重的一場自然災害,使她最富爭議性的計畫生育政策返回聚光燈下。

但是就我所知,這樣的評論性文章迄今為數很少。

撼山易

地震中的倖存者還需要心靈的撫慰

我有兩個年幼的兒子,我無法想像那些四川父母聽到孩子死訊後的絕望心情。

在英國10幾年,曾經無數次在和英國人辯論時為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辯解。我也曾反問英國朋友,為什麼不想想中國計畫生育對整個世界的貢獻?

但地震後我確實也想過,如果另外還有一個孩子,或者還能再有一個孩子,雖然不能彌補失去的那一個,但至少也是安慰、寄託,是強迫自己站起來、往前走的動力。

一些英國媽媽們也紛紛在育兒網站的論壇和博客上討論一個孩子的現象。一位網友寫道,地震砸死的孩子好多都已經10幾歲了,這就是說,許多家庭永遠都不會再有下一代了。中國父母大部分要孩子很晚,為的是孩子出生後生活更穩定、富裕,但是,10幾歲的孩子夭折,父母面對的可能將是終生的孤獨。

另一個媽媽留言充滿了理解。她說,倖存的父母要重新開始生活,比別的災民更加困難。因為他們心中永遠都會充滿未能保護孩子、失職的負疚感,對孩子要求過嚴的後悔,以及只有一個孩子的遺憾。

另外一個和老公早就商量好了只要一個孩子的媽媽則說,悲劇正在使她"重新考慮自己的決定"。

很多國內的媒體和網站上"中國不相信眼淚"、"撼山易、撼中國人難"一類的報導多得很。高調,對鼓舞士氣、振奮民心有幫助,但是,對於那些失去了孩子的父母,地震這把刀,割裂了他們的心,斬碎了他們的希望。除了實物救濟,他們最需要的還有心靈的撫慰。

別忘了,這一次,他們可能只能依賴社會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