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專欄》以公民責任心重建家園

發表:2008-05-27 02:0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5.12"地震以來,舉國哀慟,萬眾一心,天下諸事,惟此為大,悲傷的淚水和感動的淚水一起流淌。迄今已逾6萬同胞永辭人世,瓦礫堆下未能獲救者生還機會日漸渺茫,救災重點轉向安撫生者和重建家園,社會也將恢復多元常態,大多救災者會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災民則將面臨帶著永久創傷的漫長餘生。如何在社會常態中重建家園,是一個有待回答的問題。

災難是一個聚光燈,照亮了人世間最慘痛的遭遇,也喚起了人性中最大的善良。那些捨身護子的父母,那些勇救學生的老師,那些冒死前往災區的志願者,那些廢寢忘食的援救、醫療等專業人士,那些歷盡艱險報導災情的新聞記者,以及那些忘我奮戰在一線的政府官員,尤其是那些互相救助的災民,他們身上閃現的人性光輝,是這十多天來人們面對自然界殘酷一面時最大的慰藉。然而,我們也必須有勇氣面對人性中另外的東西。

前幾天,對於學校教學樓建築質量的質疑由受難孩子的親人們再次點燃。隨後,質疑的聲音又轉向善款的使用和監督,轉向心理援助志願者的專業能力,轉向一些企業家的行善動機。日前,四川省紀委就媒體對救災帳篷被挪用事件進行調查後認為,"確實有部分經過非法渠道流入了成都市場"。我相信更多的質疑和反思還會出現。同時,更多的難堪情狀也會發生。比如,災後物資匱乏,有人囤積居奇;有些災民因親人未獲及時救援,產生怨憤社會等非正常情緒;在感人的救助高潮退去之後,詐騙、搶劫、貪污等犯罪活動也有可能出現;等等。

有人希望那種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局面能夠始終如一地保持下去,出現不同的聲音就失望憤怒,不知這些人在面對真正的不良行為時會怎樣反應。事實上,哪怕是出於良好的願望,過度反應也會形成一種社會破壞力量,對於災後重建有弊無利。在漫長而複雜的重建過程中,不能僅靠一腔熱血,不能僅靠鋼鐵意志,更不能靠排斥異己,我們應該堅持的是一個現代公民的責任心,這種責任心是以良知、理性、法治、民主等現代公民觀念為依托的。

在此次地震救援過程中,和國家未來的希望最緊密相連的有兩件事情:一是民間力量迅速的自發啟動,一是設立國家哀悼日並降半旗致哀。政府無疑是救災的主導力量,其原因正如溫家寶總理所說,"是人民養活了你們"。而民間力量是公民社會中一個重要支柱,它一方面可以彌補政府行為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督促、監督政府做得更好。而為普通的甚至不知姓名的死難者降半旗致國哀,最大的意義也是對公民社會的確認,即承認人和人之間有平等的生命權利,無論他們的地位高低、財富多寡、思想左右,任何人的生命都應該得到尊重。

因此,我首先要對災區的朋友說,人性是複雜的,社會是多元的,無論發生什麽事情,你們都要堅持平常的心態,堅持你們已經表現出來的勇敢和善良。我也要對更多的人們說,對於不同的聲音要有一個現代公民最起碼的寬容態度,惟其如此才能討論出更多建設性的意見來;對於任何違規違法行為,都要通過充分揭示、理性呼籲和法律制裁等途徑來解決,而不是道德審判,群辱群毆。堅持公民責任心,才能更好地重建家園。(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長平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