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媒體地震報導自由曇花一現?

作者:蕭洵 發表:2008-05-29 09:1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汶川地震後,中國政府對國內以及境外媒體的開放姿態,和它在災後做出的迅速反應一樣,得到國際社會的稱讚和支持。但是這種在新聞自由度方面的轉變,現在看起來仍然顯得相當脆弱。

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中國許多新聞媒體機構以及記者在災區一線做出大量的實地報導。中國公眾也因此從中國的新聞媒體得到了許多來自災區、反映災情、災民真實狀況的新聞。

另一方面,曾經在報導西藏騷亂時受阻的境外媒體,在這次地震發生後,也享受到相當開放的報導自由。

但是在地震後的這段新聞自由,看上去似乎正在消退。近期官方媒體呈現出趨於統一的口徑,讓人擔心中國在媒體自由方面的進步好景不長。

李大同是中國青年報的高級編輯,曾因主持該報反映社會問題的"冰點"欄目觸怒上層而遭免職。他認為,四川震後中國對外國媒體採訪鬆綁是個進步,同時也稱讚中國媒體在災後依照媒體的本能和運行規則,"自發地做出了快速密集的報導"。但是李大同表示,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的宣傳部門就有意放棄對傳媒的控制。

他說:"大概持續了一個星期左右吧。然後中宣部就開始加以控制了。什麼正面宣傳為主,什麼輿論導向。到後來就控制得更緊一點了。什麼反思性的報導、批評性的報導一律不許登。後期的這些報導宣傳味越來越濃。應該說在政治上並沒有什麼變化。"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展江則認為,儘管官方有重新收緊媒體報導的跡象,但是中國媒體還是在往開放的方向走。

他說:"還是一個很大的變化,也是一個進步。當然最近幾天確實媒體的表現,特別是央視的一些表現有些讓人不滿意的地方,好像有點要往回走。我個人認為總體來說,中國還是在往開放、透明的方向走。儘管這個過程不順利。"

中國官方新華社在5月23號的一篇文章裡也談到了中國在突發事件報導透明度方面的進步。這篇文章提到1976年唐山大地震發生後,官方仍將死亡人數視為機密,直到3年後才公布了這個數字。這篇報導說,隨著中國共產黨近年來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努力,媒體也被允許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新華社的文章說,從中國媒體對這次地震和去年冬天大雪災等事件的報導,可以看出這樣的進步。

中國目前仍然沒有一部新聞法。但是在去年頒布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突發事件應對法中,則涉及新聞和信息的發布。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傳播學教授展江說,這樣的法規會推動中國人的觀念轉變,並且會促進信息的公開透明,特別是政府掌握的信息。

然而展江教授也承認,政府在一些敏感問題和領域,還不會完全將信息公開。

他說:"信息公開可能還不能達到美國或西方國家的程度吧。具體地將在一些特定的領域它可能還不會完全實行公開。特別是我們所能想到的涉及宗教、涉及少數民族、涉及外交和經濟這些領域,它不會完全公開。"

儘管如此,展江表示,他還是希望政府在能夠堅持前一段時間對媒體開放的做法,而不希望出現進兩步退一步,甚至進一步退兩步的狀況。

另一方面,也有傳媒人士認為,中國的傳媒自由要有進展,不能僅僅依靠政府。南方報業集團的資深編輯鄢烈山在談到這個問題時說:"我覺得總的趨勢總是朝好的方向在發展。但要是靠政府,不論在哪個國家都是不現實的,都是要靠我們去爭取。當然也要藉助技術的推動,各種因素吧,包括國內國際的壓力,共同來推動社會的進步。"




来源:VOA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