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舍倒塌原因解釋

發表:2008-05-30 21:4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校舍在地震中倒塌的原因何在,是一個極其專業及其嚴肅的問題。不深層次反思和改進,怎麼對得起那些死去的花一樣的生命?不盡快尋找出其中人禍的一部分,將一些應該為此承擔起責任的人繩之以法,將存在問題的制度更正,怎麼對得起中年喪子,而又已經早已做了絕育手術的學生家長?

到目前為止,我們尚未看到任何一個部門出來反思和道歉,更別提承擔責任了。我們只看到教育部急切地想把責任推卸給建設部。我們只看到一些權高位重的"專家"們看似很有道理,但是荒唐透頂的"技術解釋"。

教育廳是這些校舍的"業主"。學生在你的校舍裡出了這麼大的傷亡,無論原因如何,你都應該內疚,應該道歉,應該反思。其次,鑑定校舍的倒塌原因,應該由具備專業資質的工程師進行。一個教育廳的黨官我想是不具備這個資質的。

我們先看看其調查結果:四川省教育廳對倒塌校舍做了初步調查和評估,將倒塌原因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這次地震首先是超過了預計強度,學校校舍抗震難以抵禦如此強烈的地震。

二、災情發生在上課期間,集體傷亡人數比較多。

三、學生上課時集中在教室,樓面負荷大,疏散時又集中在樓梯間,這些走廊、樓梯相對來說是建築比較薄弱的,所以造成了一定的損害。

四、根據四川省教育行政部門提交的材料,四川省倒塌的相當多的校舍建築時間比較長,校舍陳舊落後,這也是導致部分校舍垮塌的重要原因。

五、學校的建築在抗震方面本身就存在著設計方面的先天性缺陷。

很多院士級別的建築抗震專家,也反覆向公眾強調"震級高、烈度大"!我不想駁斥他們,因為對於專業工程師來說這都不屑於駁斥!如果這些專家們還有良心,請他們打開他們自己作為委員制定的《建築抗震設計規範》,看看第一頁是如何寫的。當然這些專家平時都忙著喝酒吃飯拉項目,可能記憶力衰退了,那我不妨給他們讀一下。讀者們也別總被專家乍乎得不敢說話,其實有些基本問題,還是可以澄清的。

《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對學校建築的抗震要求如下:教育建築中,人數較多的幼兒園、小學的低層教學樓,抗震設防類別應劃為乙類。這類房屋採用抗震性能較好的結構類型時,可仍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採取抗震措施。

因此,可以看到我國目前的技術規程,對校舍的抗震要求是不比普通民用建築低的(甲類一般都是特殊建築,譬如核電站、生化實驗室、重要化工廠、通信中心等建築),而"專家"們對這一點避而不談,卻"呼籲"我國在災後重建中可考慮"提高"學校的抗震設防水平,其用意,路人皆知!

我國《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 50011-2001)要求如下:

1.01按本規範進行抗震設計的建築,其抗震設防的目標是:當遭受低於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響時,一般不受損失或者不需要修理可繼續使用,當遭受相當於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地震影響時,可能損壞,經一般修理或者不需要修理仍然可以繼續使用,當遭受高於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預計的罕遇地震影響時,不至於倒塌或者發生危危及生命的嚴重破壞。

1.02 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以上地區的建築,必須進行抗震設計。

3.1.3 各抗震設防類別的建築設防標準,應符合下列要求:

乙類建築,地震作用(設計值)應該符合本地區設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當抗震設防烈度為6∼8度時,應該按照本地區設防高一度的要求。

根據我國現行的《建築抗震規範》要求,四川九寨溝和松潘設防到達8度,設計基本地震動加速度值為300gal(0.3G)。成都、汶川、北川、都江堰、雅安等地,設防為7度,設計地震動加速度值為100gal(0.1G)。

如何具體在設計上實現上面的要求呢?我國目前的設計要求實現"三水準兩階段",前面上的三個層次,就是通俗說的"三水準",其要求用"兩階段"設計來保證。

第一階段為結構設計計算階段,主要任務是承載能力計算和一系列基本抗震構造措施設計。確定結構方案和結構佈置,用小震作用計算結構彈性位移和構件的內力,並用極限狀態法設計各構件(譬如確定配筋或者確定型鋼類型),同時進行結構的抗震變形驗算,按照延性和耗能要求,採用相應的構造措施。這樣就基本可以做到保證前面所說的"三水準"中的前兩個水準:小震不壞,中震可修。

第二階段為驗算階段,主要對抗震有特殊要求或者對地震特別敏感、存在大震作用時容易發生災害的薄弱部位進行彈塑性變形驗算,要求其值在避免結構發生倒塌的範圍內。如果層間位移超過允許值,認為結構可能發生嚴重破壞或者倒塌,則需要對薄弱部位採取必要的措施,直到滿足要求為止。

通過計算和構造措施,通過彈性階段的設計計算和塑性階段的驗算,實現"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準"抗震要求。

看完以上資料,我想對於"這次地震首先是超過了預計強度,學校校舍難以抵禦如此強烈的地震"這一點,大眾已經有了自己的理解。實際通過航拍圖像也可以看見,即使是在震中附近,也有很多相對正規的房子,依舊挺立,少數房子甚至還完好無損!證據就是:同樣處於震中的劉漢小學連玻璃幕牆都沒壞。附近的中學卻粉碎性坍塌了!

關於結構設計往往留有很大的余量的最典型的例子為義大利的瓦伊昂水壩。該壩為雙曲拱壩,壩高達262米,壩頂弧長190.5米,壁厚才19.7米!在 1963年10月9日的時候,其庫區發生了一次嚴重的山體滑坡事故,滑動範圍長1.8公里,寬1.6公里,體積大到27億立方米!這麼巨大的一個滑坡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高處衝進水庫,整個水庫幾乎瞬間被填平,水庫的水宛若海嘯一般衝向大壩,越過壩頂,掃蕩了下游的峽谷,電站頃刻作廢,2000多人死亡。

但是,大壩卻奇蹟一般安然無恙!事故以後根據研究人員模擬的結果,當時作用在大壩上的作用力達到設計值的8倍以上!這可以證明設計往往都有相當的安全儲備余量!(我們可以對三峽大壩放一百個心,但不能保證大壩上游不發生大的山體滑坡)

至於四川省教育廳解釋的第二點:災情發生在上課期間,集體傷亡人數比較多。我實在難以理解這些高官們的智商。前面說的是"校舍倒塌原因",而這個第二點只能解釋為什麼傷亡大,並不能解釋為什麼"校舍倒塌"。難道地震發生時公僕們就不在上班嗎?他們怎麼沒死多少呢?

他們給出的第三個原因,是因為學校人多荷載大。這樣一來,似乎責任是結構工程師的了。實際上,結構工程師在設計任何建築的時候,都會按照該建築物的使用目的,合理地考慮了荷載的大小,而且還考慮到一些小概率的,不同的荷載同時作用時,也要保證建築結構完全處於正常使用的狀態。如果連教室荷載都沒有考慮到的話,就應該把這個設計人員送進監獄,再菜的結構工程師也沒這麼菜的!

我國現行《建築荷載規範》:教學用房的荷載設計不低於200公斤每平方米,樓梯陽臺等人群疏散要道,荷載不低於300公斤每平方米。實際結構設計人員設計的時候,一般都還要在此基礎上加以提高,因為這僅僅是最低要求。每平方米能站幾個學生,一個學生多重,大家可以自己計算計算。

關於第四點,倒塌的相當多的校舍建築時間比較長,校舍陳舊落後,這是原因,但是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這個問題背後可能存在什麼原因。難道一句"符合當時技術規範,但是不符合現在技術規範",就什麼問題都沒有了嗎?

關於第五點"學校的建築在抗震方面本身就存在著設計方面的先天性缺陷"我又要強烈抗議。不檢查施工問題和是否有吃回扣等腐敗問題,而把責任朝設計人員身上推。或者朝"目前建築抗震科學的技術水平"上推。死了這麼多學生,不管是設計還是施工原因,都要追查到底!不能說一句設計存在先天性不足,就大家都沒事。首先應審查設計圖紙,如果有問題,該處理就處理。但是如果設計沒有問題,就該查一查施工,特別是工程款的來龍去脈了。我在前面幾篇博文中已經說得很清楚了,老教學樓的粉碎性倒塌造成慘重的傷亡,是因為國家對公共建築管理的漠視,新教學樓的倒塌造成的人員傷亡,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各個環節的腐敗!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