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日記:四川新聞人在恥感中忙碌著

發表:2008-05-31 02:1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報社決定出一期"六一"特刊,用大規模的篇幅來展示地震中的孩子們。我被點將,參與其中最典型的十個兒童的採訪。
  
憑心而論,我對這樣的特刊興趣不大,我甚至對近來有關地震的一切新聞,興趣都不大,因為自從從各個地震災區回來,看了如此多的慘烈場景之後,再回頭看那些經過嚴格審查,導向十分明確,幾乎只有一面之詞,且有些用力過貓的所謂正面典型報導,以及慣有的拿腔做調的播報風格,我開始拒絕看一切與地震有關的電視和報紙新聞。網路倒是偶爾看看,但滿目儘是吵架,也就沒多大興趣再看了。
  
作為一個地方新聞工作者,我覺得四川本地的新聞單位在本次地震報導中總體感覺是不盡人意的。雖然最初兩天也不乏經典戰例,同行們也吃苦耐勞付出了許多的代價。但就報導質量而言,所有的報導,基本沒有展現出媒體第四城的質量和風範。

選點之平庸,手筆之小氣,大局感之欠缺,都不像一個傳媒發達的城市的表現,這個經濟創收能力在全國排名靠前城市的媒體,用事實證明了他們只是經濟動物和宣傳工具,而不是媒體。此前我在接受《新週刊》採訪時,曾發自內心讚嘆過成都媒體在地震前三天的表現。那時,報導的限制還不多,新聞工作者們憑著殘存的本能在工作,表現過短暫的高水準。
  
一些本土新聞工作者,把地震作為自己從業生涯中難得的機遇。我聽說到一位因不能到前方去採訪的編輯,一怒之下辭職自費到一線去當義工。大多數本土新聞工作者,對外地媒體在此次地震中的表現,都是既羨慕又不服氣的。有的攝影記者,在看到外地報紙和外國通訊社發出的那些感人至深的經典畫面時,幾乎是流著淚說:我也拍了的,我的畫面和細節處理得比他們好,可是......
  
我始終認為,好的新聞,應該是真實快捷的信息發布,而真實,應該是全面客觀的,而非片面或經過裁判甚至PS過的。雖然在大災來臨前,民眾特殊的心理條件之下,有必要對某些過於刺激的信息進行屏蔽和軟化處理,但這只是非常手段,而非常態手段。如果成為常態手段,那麼大量的經過刪改和包裝的主題先行的新聞,就會讓人們厭惡,反感甚至逃離。
  
當下,有關部門要求新聞單位做的,就是這樣的新聞。於是我們就能看到那些原本在地震中感人的事跡和細節,被無限拔高,無限典型化,而許多必須關注的問題和細節,卻在有意無意中被放棄和忽略了。
  
一位被調去做典型報導的記者對我訴苦說:其實很多人和事,不用添油加醋,只須客觀描述就已非常感人,但現在讓我們做的,或是將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孩臉上塗濃脂重彩,或是將一個不太漂亮的女人裝扮漂亮,或乾脆將一個醜女,整容成為天仙......
  
這樣的後果,便是出現一大批文學色彩過重的新聞報導。一些匪夷所思的奇聞被發掘甚至創作了出來,這些不需一一列舉,只要有基本的邏輯能力,就可以判別出這些新聞的真實性。許多媒體,憑著講述者本人的單面敘述和孤證而做出的一些所謂傳奇性經典感人場面,將像以往硬塑起來的一些典型那樣,經不起歷史的考驗!
  
而與此同時,一些真實感人的事跡,卻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比如本報記者張歐採寫的汶川大地震後一個清貧的清潔工在自己還吞不下稀飯的情況下,將自己震後剩下的全部家當800元錢捐出來救災,卻因為不夠奇不夠高且金額不夠大,而被忽略了。而汶川災區裡那些受災的鄉民,在房子被震塌之後,從垮塌的房裡拖出臘肉和菜,背著走8小時山路來到縣城救助城裡人和犒勞救災軍隊的自發行動,也只有在我這篇日記中記述下來。
  
感謝那些平凡而沒有傳奇事跡的人們。
  
為在本報的"六一"特刊選擇典型人物時,我對網上各媒體對地震中出現的有關兒童的典型報導進行了梳理,其中有許多事跡確實令人感動,但其中也不乏我前面所列舉的種種過度典型化痕跡的人和事。大家可以憑著常識,去加以分析。凡一件事,已典型到了超出常識太遠的地步,我們就應該警惕了。
  
隨著災情由救援搶險階段轉為醫療和安置階段,加之人們對地震新聞已有一定的接受疲勞,因而,地震將逐漸從報導中心轉向邊緣,雖然它留下的波瀾和震盪,非三五十年難以抹平,但這些,將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淡化遠去。所有的血和淚,所有的愛和恨,所有的驚恐與絕望,所有感動和悲憫,一如我這一段拉拉雜雜的日記,都將湮沒於歷史塵埃的深處。
  
一如這座星球上曾經發生過的一切災難那樣。
  
傷會痊癒,痛會消失,一切都將會好起來的。
  
但,一切,真的會像我們想要的那麼好起來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