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萬多人死亡的唐山大地震為何沒有絲毫反思?

作者:郭永豐 發表:2008-06-15 04:1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任何專制制度都是極端邪惡的,無論其怎樣自我粉飾和吹捧,或者在多麼號稱英明的人物領導下,永遠都改變不了本質的邪惡性。

今天的中共政權,與過去相比,在面對大地震的人禍時,依然沒有多少長進,雖然其已執政中國半個多世紀,經濟的繁榮與發展,並不等於其本性已經全面變好了,而是一如既往的邪惡。正是因為這樣,這便致使中國普通人常常遭受無盡的苦難、屈辱與疼痛。在中共統治其間,汶川大地震已不是第一次了,但由於該政權的極端邪惡性所致,竟然對30年前所發生的唐山大地震從來沒有絲毫反思過,直到今天,當汶川大地震發生時,一切仍如過去一樣重複原始的方式方法和路子。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發生時,震前就沒有任何預報,32年後的汶川大地震的發生,同樣也沒有任何預報,這難道不是因為人禍的原因所直接導致的沉痛大災難嗎?

據《新華網》報導,1976年7月28日,北京市以東約150公里外的唐山市發生裡氏7.8級大地震後,當時22歲的北京市民於沛和鄰居一起,用草蓆、竹竿和塑料布,在宣武公園的兒童體育場上搭起四處透風的防震棚暫居。當年,中國17個省級行政區的近四億人躲避在簡陋的防震棚內度日。

然而在防震棚外,"批鄧抗震兩不誤"的標語隨處可見──無論是電線桿還是殘破的牆頭,時刻提醒人們"階級鬥爭"仍然是當時中國的首要任務。已持續十年的"文革"陰霾籠罩下的中國,國民經濟瀕臨崩潰,政治、思想、組織處於不同程度的混亂之中,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遭到破壞。

(這怎麼也成為中共歌功頌德今天的領導的最佳藉口和措辭了?)

報紙、電臺很少提及軍隊和民眾在唐山震區如何開展抗震救災、解救殘垣斷壁下的受困者,而更多的是報導正在深入開展的"廢墟上的批鬥會"。直到三年後──當時被批鬥的"主角"鄧小平主導設計的改革開放已經開始實施,人們才從新華社播發的一條簡短消息中獲悉,高達24萬多人在唐山大地震中遇難。

唐山大地震,雖然死亡人數24萬多人,如此重大的傷亡事故,竟然在漫長的32年的歲月裡,中共執政著,無論在鄧小平時代,江核心時代,還是今日胡溫時代,竟然就從來沒有人積極帶頭予以深刻反思?而是作為中共執政史上一樁沉痛大血案常年累月被積壓著,即便已歷經31個紀念日,中共當局從來就沒有把此當成特大事件紀念過一次,甚至當每次的紀念日來臨時,更加被嚴實地包裹起來了,比如設置重重障礙和封鎖,妄圖讓其徹底爛掉的,在廣大民眾心目中永遠不留絲毫痕跡和把柄的。殊不料,完全一致的第二次大地震在祖國大地再次又發生了。當汶川大地震所激起全民問責政府的聲浪一浪高過一浪時,那麼,重新記憶反思唐山大地震中屬於人禍的所有原因,就變得非常迫切而又極其重要了。也就是說,假若沒有汶川大地震的發生,這唐山大地震的人禍,還要包裹到何時?當汶川大地震發生時,中共執政當局究竟做了多少比唐山大地震發生時較為先進和優秀的事情?

據《新華網》的評價,時隔32年,2008年5月12日,比唐山大地震更為嚴重的四川汶川裡氏8.0級大地震發生,人們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32年前被視為"國家秘密"的災情與傷亡數據,如今在地震發生十幾分鐘後,就經由國家通訊社發布,成為海內外媒體滾動更新的"快訊"。而地震發生三天後,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甚至公布了此次地震"遇難總人數的估計數字",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的首次。

(這也算進步?)

印刷媒體的詳盡描述與電子媒體的實時轉播,讓第一時間趕到災區的國務院總理難忍的同情淚水、失去親人的群眾的號啕痛哭、廢墟上爭分奪秒的救援、社會各界的捐贈與哀悼,甚至是軍隊在地震發生數小時內迅速向災區調動集結的過程,都公開傳遞給了國內外公眾。

"天地之間,莫貴於人"。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一再強調,要把救人作為重中之重的任務,只要還有一線希望,就要盡最大努力,不惜採取任何手段,付出任何代價。國務院還設立了新中國的首個"國家哀悼日",第一次為自然災害中遇難的民眾降半旗。

(這種被迫的舉措,確實算是一種略微的進步,但確實能改變其本性的極端邪惡嗎?)

唐山大地震時,由於極"左"思潮的影響,在具體工作中,個人的利益要求和價值往往遭到忽視,個人的一切都要服從於"鬥爭的需要"。

描寫唐山大地震的《斷裂帶》一書的作者張建平說,"早出煤、早出鋼、早出陶瓷"是當年唐山抗震救災的突出目標,個人和家庭生活的恢復很少被公開提及。煤、鋼和陶瓷是重工業城市唐山的標誌。張建平當時在駐唐山的空軍服役,既是一名地震倖存者,也是抗震救災的一員。

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半個月後,除了仍然抓緊搶救人民群眾的生命,災民的善後安置及災後重建也迅速成為工作的重心。地震後,上千萬無家可歸的災民急需帳篷和過渡安置房遮風避雨,胡錦濤先後專程到浙江和河北考察帳篷和救災過渡安置房的生產情況,督促抓緊生產。溫家寶則表示,爭取用三個月時間把災區安排有序,使災民過上正常的生活。

30多年來,中國已由計畫經濟邁入市場經濟。"階級鬥爭為綱"已經被"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取代。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所所長汪同三說,如果和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時期相比,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增長了數十倍,尤其是近些年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無疑為中國政府的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積累了深厚的物質基礎。

嚴書翰指出,抗震救災還反映了中國法治社會的逐步形成完善,"過去數年來,中國已明顯加快構建有助於發展和保障社會主義民主的法律體系"。

例如,"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與"私有財產不可侵犯"被寫入憲法;今年5月1日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要求政府主動公開"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政府信息";《突發事件應對法》則刪去了草案中有關新聞媒體不得"違規擅自發布"突發事件信息的規定。

30年的對外開放使中國融入了世界。唐山大地震時,中國仍處在東西方冷戰的國際大環境中,受到超級大國的軍事威脅、政治壓力和經濟封鎖,與外部世界的聯繫受到限制和干擾。

而如今,中國同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包括髮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內的世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推動構建"和諧世界"。

與唐山大地震時拒絕外援相比,此次抗震救災中,中國政府首次接納多國專業救援隊前往災區。政府不僅坦然接受國際社會的救災款物,還多次主動地向國際社會提供救援清單尋求持續支援;政府更是歷史上首次接受外國軍隊提供的救災款物;外國記者也被邀請到災區現場做第一手的採訪報導。

從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也都留下了一些遺憾。兩次造成巨大損失的大地震,都沒有能夠得到臨震預報。中國是地震多發國家,從1966年的邢臺地震起,中國就開始進行較大規模的地震研究,並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經驗。但是,地震科學仍是世界難題,人類離最終揭開自然界的奧秘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針對以上,一位網友評論道:中國的地震預測曾經是領先世界的,世界上至今為止唯一承認的地震成功預測,是發生在1975年2月4日遼寧營口海城地區的7.3級強烈地震。這是人口稠密、工業發達的地區,震前的防範工作做的異常完美。政府提前二個月正式向群眾發布了近期會發生大地震,而且組織了多次的模擬地震演習,讓人們掌握地震發生時的各種自救知識,絲毫沒有影響到人民群眾正常的生產和生活,只是比先前多了一份謹慎和小心。地震是75年2月4日晚上7:30多分鐘發生的,那天的早晨開始,所有的震區警報齊鳴,很多工廠通知放假,全部進入了防震抗震的緊急備戰狀態,所以成功的把地震造成的損失真正降到了最低點,這是地質科學家們多年來堅持不懈、精益求精努力的結果。

1976年6月,美國"赴海城地震考察組"負責人雷利教授在地震現場說:"中國在地震預報方面是第一流的。海城地震預報是十幾年來世界上重大的科學成就之一"。

我是親身經歷過這次地震的,我們由衷的感激專心科研的地質科學家和一心為民的人民政府,使我們免於地震的災難,我們是幸福的。

另一網友說:我們在稱頌汶川抗震救災的快速反應和巨大成效和成就的同時,也應好好反思在這次大地震中為什麼在震中地區許多七、八十年代修建的舊房子未倒,而後來修建時間不長的學校等建築卻大量倒塌,造成了那樣多人員傷亡特別是中小學生的慘重死傷?為什麼在經歷了唐山大地震,有了那次地震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以後,對明知處於川陝板塊地震帶的建築標準和質量還未引起應有的重視?為什麼國家進行了那樣大的投入,培養安排了那樣多的專家機構,開了那樣多的防震減災會議,而真正遇到地震了卻又幾乎作用全無?為什麼歷史上在海城地震中曾經起到了較好作用的群眾性防震預測網路機制等在此次地震中不再發生作用抑或作用似有卻無?為什麼未更加廣泛有效地開展群眾性防震宣傳教育和演練,我們在這方面與世界上其他地震多發國家和地區又存在多大的差距和不足?痛定思痛,在血淋淋的慘痛事實和教訓面前我們難道不應認真檢討反思並切實吸取教訓嗎?!鳳凰衛視的一虎一席談對此已經有了一個開頭,希望其他方面也能有些後續行動和結果,以真正體現對國家民族負責,對人民群眾負責,也對眾多慘逝的學生和民眾有一個符合實際的像樣交代!

至於《新華網》拿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的某些方面做對比,也是牽強附會,很不客觀,很不真實,很不應該的。此一時,彼一時,在唐山地震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和情勢下,救災工作到底做得怎麼樣,中國人民特別是唐山地區的人民群眾和當時的孤兒都是心中有數、自有評價的。世界上雖有一些別有用心的聲音對唐山地震的救災工作多有抹黑,但總體上的反映也多是肯定和正面的吧!至於樓主所說"當年,中國17個省級行政區的近四億人躲避在簡陋的防震棚內度日"、"報紙、電臺很少提及軍隊和民眾在唐山震區如何開展抗震救災、解救殘垣斷壁下的受困者"、"當時,各種流言混雜在一起,令人真假難辨,很多人生活在恐慌和不安之中"、"個人和家庭生活的恢復很少被公開提及"等等,作為經歷過唐山地震時期的過來人,對這些貌似有理的說法不得不問一句:這些說法真的客觀、公平、公正嗎?帖子中還提到"志願者的大量出現是汶川大地震和唐山大地震的最大不同之一",在這裡且不說唐山地震時我國根本沒有志願者一說,一切都是國家統一組織安排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主義團結互助精神得到了充分體現,就是今年的幾次救災,不論是年初的冰雪災害還是汶川地震災害現場都有唐山農民等組成的志願救災人員的身影,據說他們是帶著一顆感激報答當初全國人民對他們的無私援助的心而去的,他們的義舉令人感嘆,廣受好評。對於這些不知樓主是否留意到,該不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吧?!至於樓主談到"中國是地震多發國家,從1966年的邢臺地震起,中國就開始進行較大規模的地震研究,並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經驗。但是,地震科學仍是世界難題,人類離最終揭開自然界的奧秘仍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一段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有一些道理,但也不是在地震造成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慘烈損毀的情況下只談天災不談人禍,不對失職瀆職或可能存在的違法犯罪不依法進行追究的理由吧。要知道,同樣是發生強震災害,在日本、在臺灣等國家和地區,人家的生命財產損失又是怎樣一個情況,這難道是一句"地震科學仍是世界難題,人類離最終揭開自然界的奧秘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就可以解釋和搪塞的了得嗎?尊重歷史,尊重事實,亡羊補牢,告慰逝者,應該是我們每一個有幸活著的人應有的良心和道德吧?!

由於該話題越討論越深入,把火直接導向了禍國殃民的一黨專政本身,所以,此帖很快就被封鎖了。

但是,作為有良心的人,我們雖然不能在中共喉舌的網路上公開深入討論這些話題,但必須在民間形成討論的大網,讓民意的洪流徹底將仍然堅持一黨專政的邪惡當局徹底摧毀瓦解。否則,兩次人禍的死難者,他們怎麼能瞑目?獨裁者隨時隨地把現在已取得的所謂成績與成就收回去,民間人士和社會還會有能力和辦法高效阻止嗎?就頗為讓人憂慮萬分。

(2008-06-12)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民主論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