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笑皆非的"讓座令" 一個讓世界變味的法令

發表:2008-07-07 21:4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最近,河南鄭州出臺了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讓座令"。它的出籠,讓世人瞠目結舌,看似為了拯救世風日下的社會,實質是將把社會變得更加冷漠,更加自私,更加可怕。這個讓人感到不可理喻的法令,使許多有識之士感到震驚,令許多具有愛心的人們感到羞恥,讓許多能夠得到幫助的人自覺可憐。一個讓座令,暴露出了這些法令制訂者的輕率、無知、淺薄和與社會的隔膜。

故而,我想請教這讓座令的始作俑者幾個問題:如果有老人和孕婦上車,這車上都是年輕人,那麼請問,這一車年輕人該哪一位起來為這老人或者孕婦讓座?也許你會說就近,那麼可能就近的已經都讓了座,只能就遠了,你說怎麼辦?當然你可以指定某一個人,但是某一個人問你,為什麼必須是他(她),而不是其他人?如果說,車上50個(假設)座位已經坐了49個老人和孕婦,只有一個是年輕人,可是此時此刻偏偏上來了N個老人或者孕婦,那麼請問,這個位子應該讓給誰來坐?如果你要某一個年輕人讓座,他說今天我身體不好(也許真的,也許假的),請問這又該怎麼辦?你說他是假的,一旦如果他讓了座,然後在車上昏倒了,這該誰來承擔責任?今後坐公交車是否應該憑身份證上車?如果不是,你怎麼知道車上哪個人是年輕人,哪個人是老年人?興許你認為年輕的偏偏年齡已經不小,你認為年老的偏偏比那個"年輕人"年輕,這在當今社會應該已經不是一種個別現象,這個問題你怎麼解決?公交車在高峰時期一般人滿為患,能擠上去已經不錯了,如果一個老人或者孕婦上了車,根本無法擠進去,而裡面又確實有年輕人坐著,你是不是要把車上的所有人都趕下來,在讓了坐以後再讓大家上車......我想,你即使想破了腦袋,也無法正確回答上面這些問題的,也無法解決上面這些問題的。因為你的想法違背了情理,不符合客觀實際。

那麼我們再從法律層面上來請你回答幾個問題:公交車是否是一種有償服務?如果是有償服務,乘客和公交公司是否是一種契約關係?如果是契約關係,公交公司有什麼理由可以拒載?如果拒載給乘客帶來的諸多不良後果由誰承擔責任?如果是契約關係,花一樣的錢,為什麼這先來的年輕人,必須給後來的老人或者孕婦讓座?請問公交公司是服務行業還是執法機關?如果公交公司是服務行業,那麼他們是否具有執法的資格?如果不具備執法的資格,那麼他們如何執法?沒有資格執法的人如果執法是否是一種違法行為?如果公交公司沒有權力執法,那麼對那個不願意讓座的人怎麼辦?扣押?羈留?跟蹤?一直到可以執法的人員到來......應該說對於這些問題你肯定同樣回答不上來,因為你根本就是一個法盲,不知道什麼叫法,也不會知道法是幹什麼的!當一個人不知道法律為何物的時候,他就會無視法律的存在,他就會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去挑戰法律。我不知道這是法律的悲哀,還是權力的無恥和狂妄!

我敢肯定,這個制訂讓座令的人一定是一個從來不坐公交車的人,他根本無從知道坐公交車的滋味和公交車內的實際情況,當然,他更不需要承擔因為不為他人讓座而被罰款、拒載的結果,故而他可以閉著眼睛胡說八道,閉門造車誇誇其談,結果就造出了一個既不合情、又不合理、更不合法,這麼一個不倫不類的東西,一個可能讓世界變味的法令。我想這應該算是一種典型的權力亂作為吧。

如果當一個社會都以法律取代道德,把什麼事情都弄到法律的層面上去,一切均由冷冰冰的法律來制衡,那麼這一定是一個沒有溫情、沒有人情、沒有感情的非常糟糕的社會,一定是一個非常可怕的社會,一個讓人詛咒的社會。所以,無法想像,一個用法律手段掠奪來的座位,怎麼讓這坐著的人能夠心安理得?!

讓座原本是道德之事,又豈在年齡之大小,孕婦與否,只要他(她)有足夠的愛心,只要他(她)願意,一個精神矍鑠的老人和身體強健的孕婦,未必就不可以為有病的年輕人讓座。因為讓座是人對人的一種關愛,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禮儀交往,出於自然,出於道德,出於真情,出於關愛。讓座是一種高尚思想情操的展示,是一種讓人感動的儀式,它的生發,會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瀰漫,它能夠觸及人們的靈魂,會引起人們心靈的呼應和共振。只要有這種思想情操存在,儘管現在可能微小,但在世人的呵護下一定會日漸蔓延,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有可能燎原。只有處處灑滿關愛的社會,才可能讓人感到溫馨,才可能充滿溫情,才可能有人情味,才可能讓人們感到幸福。

一個社會需要法律,但同樣需要道德,兩者不可互換,更不能替代,這應該是執政者的基本認識。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