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大接訪」搞成「大排場」

發表:2008-07-23 11: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大接訪」成了時下媒體頻頻使用之詞,成了不少地方官樂此不疲的時髦語言。媒體報導,發生6·28事件的貴州瓮安縣新調整的縣委決定從7月11日起至10月底,每月開展二次縣委書記「大接訪」活動,縣委書記帶頭,縣級領導幹部參加,直接面對群眾,親自接待來訪。
 
顯然,瓮安縣方面對「大接訪」是經過一番籌備的。人們看到,「請老百姓講實話,為老百姓辦實事」的條幅醒目地拉在「大接訪」現場。據悉,「全縣城鄉至少有四五百名群眾手持材料在排隊等待縣委書記接訪,場面十分熱烈」。

筆者在稱讚瓮安縣領導為老百姓講實話而拉開「大接訪」舉措的同時,心中也頓生幾屢疑團:「大接訪」熱烈場面說明瞭什麼?排了一個小時隊伍才被工作人員登記領了號牌等候接訪又說明瞭什麼?在屢屢疑團背後,不能嗅出「大接訪」味道:有點「大排場」。

應該說,「大接訪」不是瓮安的專利,點擊「大接訪」三個字,就會躍出上萬條信息。翻閱各地「大接訪」報導均有或是當地一把手親自出面接訪,或是當 地同一天幾級聯動接訪並都很熱鬧的特點。不能說,「大接訪」沒有一點好處,確也在接訪中聽到來自基層的聲音,處理了一些問題。然而,「大排場」的「大接訪 」就值得研究。比如,像瓮安新任縣委書記那樣,面對四五百人的等候,他一個人如何接訪完?

人們知道,找領導反映問題的公眾一般是不願選擇轟轟烈烈的場面,尤其是不願在媒體聚光燈下進行的。而不少複雜問題的信訪能解決,也決不是依托「大 排場」氣氛催化的。時下公眾反映某些老問題,常常又與某些基層官員作風和私心雜念扯在一起的,因而更需要提供一個可以自由發言的「密室」。而「大排場」接 訪場面似乎與信訪公眾這種意願相違。

那麼,為何在「大接訪」中某些官員喜歡「大排場」?箇中原因恐怕也是不言而明:作一番包裝宣傳。誠然,領導幹部接訪進行必要的宣傳,對於幫助公眾 克服某些不健康的心理,堅定通過正常程序進行信訪的信心也不無裨益。但是,一旦染上「大排場」意識,那麼,其效果非但有限,有時候還會惹出負面效應。其 實,解決公眾信訪難的問題,更重要更有效的是形成機制,使有疑團的公眾能有地方投訴,使每宗投訴都有結果。只有落實制度措施、持之以恆、真抓實幹,其效果 就會很顯著。假若把當地「一把手」出面並有聲勢浩大的場面視為「大接訪」的話,筆者認為,那些靜悄悄地持之以恆地進行,一個一個問題加以解決的「小接訪」 恐怕更有效,也更受公眾歡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