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豪華辦公樓的「新仇舊恨」

作者:長平 發表:2008-07-24 22:4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地震後的成都有些尷尬,一方面它不希望大家視之為災區,因為那樣會影響商貿和旅遊;另一方面它又借人們對災區的同情向外面求助,至少我自己就是基於援建心理派了記者去成都報導宣傳部門策劃的城市正常生活運動。

這種尷尬更集中地體現在政府的角色上,一方面這個角色擔負著帶領城市進行危機公關、走出震後陰影的重任,另一方面它自身的形象隨時面臨質疑。最理想的結果是,政府在帶領城市攻克發展危機的同時,也解決了自身的信任危機。成都市政府拍賣豪華辦公大樓的舉措,似乎就有一舉兩得的動機。

7月16日上午,成都市委書記李春城召開會議宣布,成都市政府新行政中心將對外拍賣,拍賣所得全部用於受災群眾安置和災後重建。當日下午,成都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向全國媒體正式通報了這一消息。

雖然成都市政府只強調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瞭解決震後市縣財政數百億的資金缺口,而不會直接承認這個豪華辦公中心給政府帶來的信任危機,但是事實上自從它四年前開始修建以來,質疑聲就一直不絕於耳。不止一次地,它在媒體上成為奢侈浪費的典型案例。地震後第三天,網路上就出現帖子說,在這萬民同悲的時刻,成都市政府悄悄搬進了豪華樂園。事後證明,這是一個誤傳,搬遷的事地震前就已經開始了,但是民眾的誤解背後往往是積久的怨氣。由此,這個豪華公辦樓群再一次被推到了輿論的聚光燈下,使得成都市政府進退失據。

關於這個蓮花形狀的豪華辦公樓的拍賣,民間有多種傳聞。對政府來說,最好的一種是完全認可它的解釋,即是它基於"以民生為重"的主動決策。其次的傳聞是說政府純粹是被資金逼迫,住不起新樓。最壞的一種是猜測新樓達不到抗震標準,也許純屬無稽之談,徒泄怨氣。在中國目前的制度格局中,地方政府硬撐著搬進已經投入使用的新樓,也不會有來自法律或行政的責任追究。所以我寧可相信,成都市政府此舉是基於一種樹立形象的善意,是它正在進行的城市危機公關的一部分。

這無疑是一種值得讚賞的舉措,但是未必會立即博得喝采。成都市政府應該看到,這只是它的所有行政行為鏈條上一個突出的點,人們不會孤立地只看見這一個點如何閃光,而是會站在這裡瞻前顧後,從而發出更多的疑問。宣傳部長何華章說:"汶川大地震改變了我們辦事情、做決策的基礎。"按照他的表述,現在的基礎是"以民生為重",那麽以前的基礎是什麽呢?這個耗資12億的豪華辦公樓群到底為什麽要修建?政府不會解釋成為了讓公務員去享受,而會說高級的形象有利於招商引資,完善的條件有利於提高辦事效率。那麽到底有沒有科學的數據證明,豪華辦公大樓對政府的形象是提高還是降低,對招商引資和辦事效率的作用究竟幾何?

往後看,人們會關心這場拍賣怎樣進行?如果當初投建就沒有一個程序讓民眾意見參與來約束政府行為,那麽誰敢擔保此後的拍賣能夠公開、公平和公正?說到底,公共財政的進賬和出賬,到底誰說了算,怎樣說怎樣算?其次,那些已經在新樓周邊置業的公務員,以及因為這個龐然大物而水漲船高的地產和商業,是否只能自認倒霉?其間的商業紛爭,我相信遠比政府的一紙決策更加複雜。

作為一個曾經在成都生活並熱愛它的人,我會更多地看到政府行為積極的一面,希望這個城市能夠盡快恢復生機。但是我知道,身處其中的市民要求更高,他們太清楚政府不科學的決策對自己生活的左右力量了。這就像一些熱愛中國文化的外國人,不如我們自己那樣明白自己的問題一樣,他們的一些盲目叫好反倒讓我們心煩。所以要想通過一次果斷的拍賣,就一勞永逸地解決新大樓前後的問題,成都市政府就有些奢望了。

更何況,成都市政府不得不承受來自別處的心理投射,因為蓋豪華辦公樓問題在全國範圍內到處開花,民怨四起。當然,從正面收益看,所有的讚美也會向成都飛來。(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