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大賽評委:風格正統 功底深厚 水平高

作者:朱江 戴宜葳 發表:2008-10-23 20:4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新唐人首屆"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於10月19日晚落幕,頒獎後的記者招待會上,部分評委與設計師與媒體見面,評委們總結了這一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設計師的漢服盛會,並回答了媒體的提問。

評委之一樊弘女士介紹漢服回歸設計大賽總體水平很高,有很多作品有很深的美術功底和時裝功底,看得出來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漢服回歸的期待和熱情。也能看出來作品是經過很多研究和考察,花了很多心血完成的。她對選手們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表示祝賀,也感謝他們的參與。


10月19日,新唐人電視臺首屆"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曼哈頓決賽現場。(攝影/明國)

設計師功底深厚

樊女士說,獲得金獎和銀獎的服裝,在效果圖上也可看出設計師有很深的美術功底和時裝功底,結合得非常好。朝代考證精準,從結構、製作方法、工藝打板都非常正宗,花形、藝術造詣都很高超。

樊女士說,"大賽的宗旨是提倡純善純美、傳統的、正統理念的漢服文化。這次的作品,很多都對漢服有很好的理解和表現,主要體現在款式非常正宗。比如說這次評選出的金獎和銀獎作品,幾乎是完美的。可以與考古出土的資料文獻來對照一下,包括結構、製作方法、工藝打板。另外其花型、設計的創新與藝術性都非常好,體現在花色配料、圖案上,都非常協調又有對比。"

日常服金獎-宋代工藝


漢服"桃源·憶故人" (第一套)獲"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日常生活類金獎(攝影/戴兵)

樊女士舉金銀獎設計為例解釋:例如日常服裝類金獎,Elsie He的"桃源·憶故人"第一套,帶有非常明確的宋朝襦裙的結構和造型,是典型宋朝家居女子服裝。

宋朝女子服裝多為文靜,婉約、修長的造型。非常正宗,非常美。結合現代花布和色彩,就能把那個時代和這個時代的特點保留得很好。既適合現代人穿,也沒有對傳統正宗的服裝做不必要的改動,因此是非常好的作品。

不只是它的造型上,還要看工藝。你把衣服打開來看,裡面的結構,那種做法是不是宋朝的傳統做法,或者是五千年來的典型做法。比如裡面還配了褲子,那種大檔褲沒有鬆緊帶,是扎帶子的。這種扎法實際上延續了幾千年,古代的褲子就是那種穿法。

它的上衣叫短襦,是宋朝女子家居穿最普遍的樣式。交叉領短上衣,袖子是比較窄的,下身是長裙。短襦(上衣)和長裙中間扎帶子的方式和配的玉墜都非常搭配。

藝術造型上,就是它布料的選擇和花樣上,上衣的細膩的小格子是很復古的圖案,符合宋朝那個年代的審美。小碎花是很柔和女性化的花色,結合邊裾的搭配,是比較典型的宋朝的款式。

禮儀類金獎-大唐經典


禮儀類漢服金獎王昭清的"瞬" (第一套)(攝影/戴兵)

禮儀服裝類金獎是王昭清的"瞬"第一套。樊女士介紹,款式上展現了大唐時期的一個經典款式,也是非常美的造型。同樣的短襦長裙,但唐朝的穿法與其他朝代都不一樣,它長裙的造型是紮在胸上面,腰線非常長。裡面其實是一件真正的小汗衫,左右交叉領的小汗衫。
這樣的衣服真被這位設計師做出來了,它的結構正確,短襦長裙,裙子紮在外面,裡面要配一條襯裙。它的搭配法、結構、標準尺寸、袖長、衣服的長短、打結的方式、裙子多少層、褲子的結構與穿法,都是非常符合當時的穿法與樣子的,是非常完美的。

禮儀類銀獎-大明氣派


"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禮儀類銀獎BiQiong Gong的"天地春" (第一套)(攝影/戴兵)

禮儀服裝類銀獎是BiQiong Gong"天地春"第一套。樊女士介紹,比較有大明的氣派,是根據明朝的經典款式設計制做。明朝婦女的襦裙是非常普及的。造型是領子寬、袖邊也寬,所以比較祥和大氣一點,不像宋朝的秀氣。
日常生活類銀獎是陳麗卿的"漢古緣"系列。其中一套是唐朝款式,高腰長裙大袖衫,在唐朝中期是比較流行的,主要是宮庭流行的造型。宮廷流行的禮服往往很快就流傳到民間去了,一般富貴的人家都是可以穿這樣的款式的。


"漢古緣"另一套服裝則是典型的秦漢款式-曲裾深衣

評選標準嚴格 為未來參考

樊弘總結此次評選標準為保留傳統漢服特點,現代前衛的不能成為經典漢服,也有服裝採用中國元素的花布但含西方款式和裁剪,如超短裙、西服袖的設計未能獲獎。

此外,也看到非常正宗的戲服、舞臺服裝設計參賽,雖然也是漢服,富麗堂皇,也費了許多心血,但大賽方向是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服裝,因與宗旨有點距離而給予其他方面的獎勵。也許是設計師對大賽宗旨理解有差距,希望此次評選細則為其他服裝設計師確立更明確的大賽方向參考。

樊女士也解釋了這次評選的方式:"這次評獎是系列的某一件或某幾件獲獎,是為了給大賽的未來樹立一個更明確的方向。所以在系列作品中,再選出一件最有代表性的,最嚴格的獲獎作品,這樣更有明確性。例如禮儀金獎系列有四套作品,整個來說都是非常好的,但嚴格的從結構、板型各方面來說,我們選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件作品,指定它獲獎。"

樊女士希望這次有些優秀作品出臺後,能使大家對漢服的發展、研究的方向有所幫助。正宗的,傳統的設計,是將來大賽的方向。"中國有五千年文化,有足夠的款式讓我們來回歸了。非常強烈的現代的、前衛派的、絕對西方性的,跟東方的、中國的漢服是兩個不同的體系,所以我們不提倡硬是給它加進來。漢服如果生硬的加上這些東西,嚴格的來說也就不是漢服了。另外,有些作品在各方面都非常完美,但加上了設計師本地民族的一些特色,比如越南等東南亞民族、朝鮮族等,所以就不成為經典的漢服了"。

選材回歸自然

另一位評委周麗麗從事20多年服裝設計,她說看到這麼多高水準的服裝很感動,"一度感動的幾乎要落淚了"。
她說,中國有五千年的文化,豐富的歷史與傳統。古人很有內涵和內在美,他們依照與自然融合的原則製衣。服飾不只是時髦,而是與修養、內涵、人性有關,而中國古時被稱為"禮儀之邦"。

她注意到這次參賽作品用的材質真是多彩多姿,很多作品使用了自然的材質,"古時人們使用自然的麻、棉、絲,我們希望把這些找回來,相信會對現在的污染問題有幫助。我們不強調性感與華麗,而是希望展現內在美,把失傳的傳統找回來,這是我們想傳遞出來的重要信息。

我成長的時候正是文化大革命,在學校裡沒有學到什麼是傳統的中國文化,我在海外很努力的學習才學到的。這次參賽有一些非常難見、幾乎失傳的傳統的技術,例如藍染,這是非常難的技術,許多人不知道怎麼做了,我們要把它找回來。20年前,你提到中醫、針灸,人們會說這是什麼奇怪的東西,現在大家都接受它們了。漢服也一樣,我們要重新介紹漢服給世人並推廣它。"

兩位評委說有許多優秀服裝,可惜獎項有限,頗有遺珠之憾。樊女士說,"一提到漢服,愛好中國傳統文化的人都會很激動,想要做、穿漢服,但是沒有機會。新唐人電視臺做這個大賽就給大家這個平臺和良好的機會,讓那些想參與的人,有更多的機會來展現他們的才華。比如戲服工作者、教師、時裝設計師,都可以參與進來。只要對漢服有一些瞭解,對背景做一些調查,都可以做出很好的漢服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DJY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