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招、懸壺:古代醫藥廣告的奇妙之處

作者:燕客卿 發表:2008-11-19 15:2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市招

隨著社會的發展,廣告已被廣泛應用於各種社會經濟活動中。然而你是否知道,醫藥廣告在我國古代早已有之。那時的診所和藥店十分講究「市招」,所謂「市招」實質就是醫藥廣告,且頗具情趣及行業特色!

我國古代的醫藥廣告興起頗早,其中以宋代最為突出。如《清明上河圖》中描繪的「趙太丞」家,治病兼售生熟藥,門前豎起高出屋檐的布制大路牌廣告,突出介紹各種中藥丸散膏丹治病的神奇作用,信息傳播甚廣。

南宋御醫「王繼先」,祖上傳一靈驗丹方,名為:「黑虎」,王氏以「黑虎王家」作為市招,名聞遐邇。

汴京城中有一專售疝氣藥的『李家藥肆』,因為病人少,便請名匠刻制了一頭木牛作為市招,結果求藥者絡繹不絕。

宋饒州高姓,世售風藥,其商標為一大力士手執叉鉤,牽一黑漆木豬,人稱「高屠」,自樹商標後,求購風藥的病人不斷增多。

這種文字市招甚至影響到近代,例如舊時北京的愛德堂藥房,置有一個寫有『愛德堂瀋家祖傳七代小兒珍丹 ─ 只此一家別無二處』的 21 字衝天招牌。

最有趣的是,一些藥店還善用名人效應。如南宋臨安的嚴某,坐堂行醫兼開小藥鋪專治痢疾,病人不多。一次恰好碰上宋孝宗患痢疾久治不癒,應召入宮。嚴某治癒了皇帝的痢疾後,皇帝大喜授其官為防禦,又賜以金杵臼。

於是嚴家打出「金杵臼嚴防禦」的市招,從此藥鋪名聲大振。還有一位婦科醫生「陳沂」,因為治好了康王「趙構」的王妃,康王賞賜御前羅扇。陳氏子孫後來散佈浙江各地,傳家寶物御前羅扇自然沒法分家,於是,後世就在各自門前豎起一把木製的大羅扇以為市招,「大扇陳」在浙江綿延數百年而不衰。

與此類似的還有「金鐘李氏」,因治癒皇子腸瘍,皇帝賜官不做,卻接受了所賜的金鐘懸在門上,從此,「金鐘李氏」名噪數百年。

對聯


中華民族的文化精品——對聯,更被藥店廣泛採用。過去有個醫師叫「程道周」,他在自家的藥店題了一副對聯【但願人皆健;何妨我獨貧。】文如其人,從聯語中人們會體會到,程先生一定是一位心地善良、慷慨為人的好醫生。

與另一聯【但願世間人無病,何妨架上藥生塵】有異曲同工之妙,頓時便縮短了藥家與顧客的感情距離。

又如【借他萬國九州藥,救我呻吟痛苦人】等均寓意深刻。

而【熟地迎白頭,益母紅娘一見喜;淮山送牽牛,國老使君千年健】等藥名聯,不僅體現了經營特色,還讓人置身於妙語連珠的詩詞氛圍之中。


懸壺

善用模型實物,是古代醫藥廣告中的又一奇妙之處。如「懸壺 」(壺是古代盛藥的葫蘆)便是藥店、診所的標誌。一些走江湖的郎中也身背葫蘆,作為行醫的「招幌」。

有的藥店還懸掛「魚符」(用石片或木頭彫刻的魚形幌子)作為象徵,因為魚不分晝夜,總是睜著雙眼,懸掛魚符,就意味著這家藥鋪不分晝夜為病人服務。

元代熊夢祥《析津志》中描述:【醫小兒者,門首以木刻板作小兒 】、【又有穩婆收生家,門首以大紅紙糊篾筐大鞋一雙為記】。

又如某眼藥鋪所繪藥品「眼藥酸」的商標是:一頭戴皂色高冠,身穿橙色大袖長袍者,此人身前身後挂有成串的眼睛球,冠兩側亦各嵌一眼睛球,所戴冠前尚挑一個眼晴球,身挎一長方形袋囊,上面也繪一大眼睛球。直到明清時期的北京眼藥鋪,懸掛的白木板上還是繪著幾隻人眼睛。

有人用牛、馬、豹、魚骨、海龍等形狀作廣告市招,效果都比較好,這類醫藥廣告到元明清以後,更加普遍。還有一些串鈴賣藥的江湖郎中,一手持串鈴搖動一手持招牌,在民間流動行醫,或設地攤賣藥兼為人治病。為求人來買,有的郎中常持竹板敲打,並用嘴宣傳,江淮地區稱此為「賣嘴郎中」。


来源:中國中醫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