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下崗教師冤案錄之一

發表:2009-01-31 06:1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鑒於教育對一個國家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性;鑒於教師權益屢遭侵犯;鑒於中國被辭退下崗的民辦教師和代課教師眾多,下崗教師問題是一個全國性的問題;鑒於民生觀察工作室近年來接觸並關注了十餘省市下崗教師的維權抗爭活動;鑒於中國各級政府對下崗教師的合法訴求一再無動於衷,近十年來未見出臺實質性的解決措施。相反,下崗教師們的維權活動一再遭到打壓;鑒於下崗教師和我們都對政府的冷漠和不作為越來越失去耐心、越來越感到不滿和憤怒。二00九年,民生觀察工作室將加大對教師尤其是下崗教師維權活動的關注。

為此,我們特於今天發布中國下崗教師冤案錄,我們希望用這種方式讓外界更深入地瞭解到下崗教師問題的由來,以及現狀。本工作室為此進行了大量前期工作,包括實地調查、電話採訪等。現在我們已撰寫完成了來自全國各地多起下崗教師冤案錄,各省的民辦教師維權志願者給了我們這個行動很大的支持。

今天首先發布來自湖北省隨州市老民辦教師彭發友,從教近四十年的冤情和處境,其它教師的案情我們將陸續發布。


彭發友:任教近四十年 老來一無所有

中國下崗教師冤案錄之一


彭發友是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萬店鎮人,一九五八年彭發友十八歲時開始從教,一九九九年五十九歲的彭發友被辭退回家,期間從教三十八年。現在,近七十歲的彭發友住在他曾經執教,現已廢棄的村級小學裡,他和老伴靠種點農田為生。除了維繫基本生存,彭發友另一件工作就是上訪!

一、熱血青年走進課堂 多年一人獨撐一校

彭發友1940年2月16日出生於隨州市(原隨縣)曾都區萬店鎮油鍋嶺村(現九里崗村五組)。彭發友說:"我是五八年響應黨兩條腿辦學方針參加教學工作的",那時農村小孩要上學既沒有老師又沒有學校。彭發友任教的第一所學校就是油鍋嶺村小學,當年該學校沒有校舍,彭發友就借本村村民左宗友的私房將學校辦了起來。在一九六一年和一九六二年,彭發友先後被調到鄰村十大隊小學和玉皇廟小學任教了兩、三年,一九六三年,彭發友又回到了油鍋嶺小學。為了讓油鍋嶺村的孩子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學校,彭發友和他的學生就在油鍋嶺山坡上挖山不止,硬是在這個小山坡上建起了三間茅草屋,油鍋嶺小學正式誕生了,孩子們終於有了自己的教室,這裡也成了彭發友老師的家。

談起那段時光的艱苦和辦學條件的簡陋,彭老師有許多感慨。他說,那時建房木料欠缺,房子沒有窗子,就用土磚砌窗砌牆,他自己動手印了不少土坯。茅草屋時間長了,容量露水和塌陷。下雨天往往外面大下,屋內小下。為了不影響學生上課,茅草屋必須經常更換茅草,彭老師就經常利用星期天,節假日的時間,到五、六十里外的高城五大隊砍茅草回家蓋教室。他自己砍、自己挑,路上挑累了喘口氣就再接著挑。

在辦學條件方面,當時學生沒有課桌椅,彭老師就發動學生自己從家中帶。教室白天是學生上課的地方,晚上則是彭老師辦公和住宿的地方。白天彭發友是教師,晚上他則成了學校的守夜人。開始教學時,由於學生年齡參差不齊,彭老師就根據學生年齡大小的情況辦起了一至三年級的複式班,三個年級都是由他一個人帶。日子年復一年的過去,彭發友在這裡任教一直到一九八四年,其中一九六三年至一九七二年十年時間全學校基本上就是他一個人。

儘管一個人支撐起一個學校,但彭老師那時的工資待遇低得可憐。1958年至1961年,彭老師每月的工資為十五元;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初,彭老師每月的工資為二十六、七元;從1973年開始,彭老師按一個中等勞動力,只計算工分;從1976年開始,彭老師在被算工分之外,每月多了六元錢的補助;八十年代開始分田到戶時,彭老師每月的工資為三十元左右;後來到了九十年代,彭老師每月的工資才增加到上百元,因為工資是按年給,往往這一年的工資拖到下一年發。1999年彭老師被辭退時,他的年工資為二千二百元,每月平均一百八十元左右,九九年的工資只到他被辭退後才算給他。

儘管條件艱苦,待遇低,彭老師還是認認真真教學。他自己在1973年至1984年間被任命為油鍋嶺村小的校長,1970年他還光榮地出席了隨州市首屆教育大會先進學校代表會議,會上介紹了他所在的學校的辦學經驗。油鍋嶺村小因此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學校後來發展到有八名教師。彭老師因此也得到了社會的好評,被人稱為"茅草屋里拉古牛"。

二、一生從教兩次被辭退 老來一無所有

1984年當彭發友從教近三十年的時候,油鍋嶺村村支書冷光全為了讓其胞弟冷光貴進入學校,先是免去了彭發友的校長職務。當年的9月29日,彭發友更被"精簡"回家。2008年12月28日,民生觀察工作室一行二人前往油鍋嶺村調查時,我們看到油鍋嶺村一組村民趙明付在證明材料上寫道:一九八四年"9月27日村支部叫彭離校,9月29日大隊支部又安排幹部親屬進校"。

這是彭發友老師第一次被辭退,也是他的第一個冤案。為此他開始了上訪,他從大隊、學校、辦事處、教管站、鄉政府、隨縣教育局,一直到當時的隨縣縣委書記劉榮禮那裡。後劉榮禮批示成立專案組,調查彭發友的事。專案組當年派隨縣教育局幹部劉耀學等人專門到萬店調查,彭發友得以"平反",於1989年以一個普通教師的身份重返油鍋嶺村小學,一直到1999年。彭發友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就是在此期間,彭發友的妻子敖華珠看到丈夫的處境,精神上受到極大刺激,一度精神出現錯亂,經過一年多的治療後才痊癒。

正是因為這次被辭退,彭發友被認為民辦教師工作出現了"中斷"。

重返學校後,因不滿村委會和學校種種亂收費的行為,彭發友向上級政府舉報了學校的種種不法現象,從而再次招致幹部們的不滿。1999年,萬店鎮政府根據上級政府的精神出臺文件,規定對於男教齡滿三十年的民辦教師可以退休。利用這樣一個機會,幹部們再次將彭發友辭退回家,這一年彭發友五十九歲,從教三十八年。辭退時,彭發友拒絕領取數千元的所謂的辭退金。

到了退休年齡再次被辭退後,彭發友既未被辦理退休手續,一直期望的民師轉正為公辦教師的夢想更是破裂。一怒之下,彭發友和他的家人於1999年10月的一天將油鍋嶺村小學的大門鎖了二天,結果彭發友和他的兒子、兒媳三人被拘留,當時擔任生產隊長的兒子的隊長職務也被免除,當隊長几年的工資也被拒絕支付。

被辭退回家後,由於沒有退休工資,彭發友和老伴只得以種點農田為生。彭發友告訴我們,由於她和老伴都老了,現在二人只種了一畝多耕地、一畝多坡地,並以此度日。彭發友說:"我當民辦教師不僅誤了一生,還把一家人都害了"。

三、十年上訪不歸路 感嘆"我只怕等不到解決的那一天了"

第二次被辭退回家後,彭發友立即開始了新一輪的上訪。為此,他一個人上訪過,隨州其它民辦教師集體上訪他也參加過很多次。僅到北京上訪,近七十歲的彭發友就去了四次。1999年農曆臘月,他第一次到北京上訪;2003年臘月,他再次去北京上訪了一個星期;2004年農曆正月18,彭發友又到了北京;2006年,彭發友一個人又去了北京。

彭發友因此成了上訪"骨幹"和上訪"釘子戶",成了當地的"不穩定分子"和重點監控對象。當局甚至發動他的家人對其進行監控和"勸導"。彭發友的女婿是個公辦教師,每次上訪,當局都會派他的女婿來"勸他回去",彭發友的上訪也讓其家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2008年11月27日,彭發友和六十八歲的老伴敖華珠到萬店鎮中心學校(萬店鎮教育主管部門),要求中心學校為其出具一份他本人從教年限的相關證明,當時中心學校相關人員讓其下週再來。12月1日週一,彭發友、敖華珠二人依約來到萬店鎮中心學校,結果副站長馬中立一口回絕了彭發友的要求。彭發友、敖華珠二人便說"為什麼連個證明都不打?",二人於是滯留在中心學校不肯離開。馬中立等人則叫來了萬店鎮派出所警察,強行將二人拉了出去。12月2日,彭發友、敖華珠二人找到萬店鎮政府幹部馬少華,馬少華說可以讓中心學校為他們出具證明。12月3日,彭發友、敖華珠二人再次來到萬店鎮中心學校時,馬少華也趕了過來讓中心學校工作人員為彭簽字,馬中立聞訊趕過來後立即阻止說:"這個字不能簽,如果簽了,他教齡那麼長,要是解決了又要我們中心學校出錢"。

隨即,彭發友、敖華珠又被趕出學校辦公室。到一樓後,彭發友突然發現妻子敖華珠拿出不知什麼時候準備好的農藥喝下了,隨即倒地不省人事。2008年12月28日,我們前往彭發友家調查時,敖華珠剛剛出院回家,當時她一直躺在床上,不能下地。

十年來,彭發友並未提出過高要求,他已放棄了轉為公辦教師的要求,他只要求能夠老有所養,但當局一直以他教齡曾中斷,不在編不在冊為由,拒絕為其解決問題。要說彭發友的上訪一點成果都沒有也不是事實。從2007年底開始,彭發友享受上了農村低保。在彭發友提供給我們看他的低保存摺上,我們看到,彭發友到現在總共領了三次低保:2007年10月25日一百八十元;2008年5月二百四十元;2008年10月三百元。而彭發友一直要求辦理"退養"遲遲未能落實。

在老伴喝藥後,彭發友說,他總有一天會也走到這條路上來的,但他要喝藥不會在隨州當地喝,他要到教育部去喝,而彭發友還一再對我們感嘆:"我今年都六十九歲了,我只怕等不到問題解決的那一天了"。


2009、1、29

来源:民生觀察工作室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