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 大量民工失業讓北京感到不安(圖)

發表:2009-02-04 20:1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奧運前的北京聚集了大量民工

"如果春節過後中國的火車站沒有出現混亂景象,那就說明出現了危機"。《每日鏡報》用這句既幽默、又頗有哲理的話歸納了中國農民工大批失業的問題:

"週一,中國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在牛年的第一個正式工作日宣布,過去幾週有兩千萬農民工失去了就業崗位。官方在165個村莊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1.3億農民工中,失業人數佔七分之一。新華社也報導說,在出口產品佔全國三分之一的廣東省,返回的農民工明顯少於預計。"

《每日鏡報》繼續報導說,過去幾年,由於工業和房地產業建設興旺,全國已失去40%的農田。失業的農民工返回農村後,無法繼續務農,從而形成了社會不安定的潛在因素。該報注意到,中國政府為此調整了社會政策:

"北京擔心社會動盪,指示地方政府對民眾示威做好準備,採取措施,儘可能細緻地化解社會緊張局勢。陳錫文說,如果突然發生群體性事件,各級領導幹部應站在最前線,向群眾講解形勢,安撫公眾。'原則上不應使用警力'。胡錦濤主席新年會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領導人時要求'絕對服從',官兵的思想必須統一,遵循中央規定。 "

《南德意志報》認為,對中國政府公布失業農民工的人數應"謹慎看待,因為大多數農民工既沒有申報,也沒有勞動合同,所以沒有納入統計數字。""但中國政府公布這一數字這件事本身就表明,北京對這個問題十分擔憂":

"多年來,中國邊遠省區的農民工湧入工業中心,為掙取微薄工資從事艱苦的體力勞動,他們是經濟興旺發展的保障。現在,由於出口下降,大批農民工失去了工作。這一危機帶來了新的發展態勢,有可能促使中國政府採取一些在經濟較好時期沒有採取的措施,以減緩社會壓力。也就是說,政府要制定一些規定,幫助大多沒有任何保障的農民工獲得較好的社會保障。迄今為止,農民工最多不過形式上加入了工人協會。工會組織與具有約束力的勞動合同、勞動保護措施、醫療、失業和養老保險一樣,都很少見。"

《柏林日報》引用花旗銀行亞洲地區首席經濟師黃益平的話說,中國公布的農民工失業人數已經很高,但這一數字很快就會翻番,"對於中國政府來說,這是極其黯淡的前景":

"按官方數字,7.5億中國人生活在農村,超過了歐盟和美國人口的總和,也超出了農村勞動市場的吸收能力。對於中國農村來說,過去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向城市和沿海省份輸出多餘勞動力。但是,一旦這一模式失效,而內地又無法為農民工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形勢就會失控。"



来源:DW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