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知多少(圖)

作者:林旭華(家醫科醫師) 發表:2009-02-12 08:3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結核病是一種肆虐人類已超過五千年的古老傳染性疾病。經過醫學家的努力,除了未開發或開發中國家結核病仍然猖獗外,大部分先進國家的結核病患者已減少,但自西元1990年前後,全球各地的結核病似乎有點燃的趨勢,而且更加猖獗,另外多重抗藥性細菌亦成為新的問題。

現代的醫學,幾乎可治癒大部分的結核病人,不過如果治療不適當包括藥物的正確性與否,治療的時間是否足夠,都會影響療效。有效的治療使具傳染性的病人,不再傳染給別人,減少社區結核病的散播,這是扑滅結核病的最可靠途徑。

特性

結核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長1∼10um,寬0.2∼0.7um而略為彎曲的細長好氧桿菌,無鞭毛、無芽胞、無莢膜,有時呈現多形性。因細胞壁富含脂質會妨礙色素的通過,因而不易染色。一旦染色則不易被強酸脫色,故又稱為耐酸菌(acid-fast bacilli)。其對外界抵抗力甚強,在陰暗處痰液內的結核菌可以生存六∼八個月不死。

傳染途徑

1.飛沫傳染:帶菌的結核患者在公共場所吐痰、講話、咳嗽、唱歌或大笑時產生飛沫排出結核菌。這些乾燥後的飛沫在塵埃中飛揚飄浮空中,直徑小於5un的飛沫核(droplet nuclei)便可經由呼吸道到達肺泡造成感染。

2.飲食傳染:通常不會經由餐具引起。

3.接觸傳染:通常不會經由衣服接觸引起。

哪些是高危險群?

任何年齡、不分男女老少,都可能得到結核病,但在身體健康情況欠佳、抵抗力較差時,潛在體內的結核菌會活動繁殖起來而發病。所以像愛滋病、酗酒、慢性腎衰竭、糖尿病、癌症及注射藥癮,或年紀比較大的人、矽肺症的人、長期服用類固醇的免疫機能不全的人比較容易發作結核病。

臨床症狀

感染結核菌後並不一定會發病,即使發病也不會立即有症狀。感染與發病是不同的;結核感染者只有10∼20%會發病,其餘的人都平安無事渡一生。有感染者並不一定會有症狀,所以也就不會發病了。發病者可能有下列症狀的表現。

1.全身性症狀:發燒、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夜間盜汗、倦怠等。

2.呼吸道症狀:久咳不癒超過二至三週、咳血、呼吸短促及胸悶、胸痛等非特異性症狀。

如何診斷

1.家族史和接觸史、病史。

2.痰液塗片鏡檢耐酸性染色反應。

3.痰液結核菌培養:用以判斷是否為開放性或非開放性肺結核。

4.胸部X光檢查:是最簡單方便且有價值的檢查,但單一的胸部X光檢查不能推論肺結核是否具有活動性,應把病人先前的舊胸部X光片做一比較,一般呈現纖維化結節,或鈣化病灶,並認為是陳舊性無活動性肺結核,但近來文獻報告仍有5%鈣化、纖維化病灶是活動性肺結核,這也是肺結核延遲診斷的原因之一。

5.結核菌素測驗(PPD test):在受檢者前臂腹側皮內注射結核菌體蛋白質後48∼72小時,記錄注射處硬結的敏感反應大小,作為判定是否受到結核菌感染之參考。陽性反應表示已感染。

結核病的分類

1.傳染性與非傳染性:並不是所有的肺結核病人都具有傳染性。肺結核病人分為開放性病人和非開放性病人。這兩種病人彼此間又有互動關係,開放性病人接受有效治療後,可以變成非開放性;相反的,非開放性病人不接受治療或治療不當,也會變成開放性。

2.肺結核與肺外結核:結核菌侵犯肺部組織,則可能引發肺結核病,但是結核菌除了侵犯肺部組織,也可能會侵犯人體其他組織,特別是含氧量較豐富的器官,如:腎臟、腦膜及兒童的骨骼組織,以及其他部位的感染,如:脊椎結核、心包膜結核、淋巴結核、結核肋膜積液、皮膚結核等。

如何治療

目前肺結核主要系依賴藥物治療,而且可以完全治好的。但由於結核菌非常頑強,不易根除,且產生抗藥性的機會相當高,因此,肺結核治療的原則,應找胸腔專科醫師診治,以多種有效的抗結核藥物合併使用至少六個月以上,病人應該有恆心,遵照醫護人員的吩咐,按時定量規則的服藥,不要以為症狀消失或覺得稍好就停止服藥。目前抗結核藥物可分為:

第一線藥物:isniazid(INH)、rifampin(RMP)、pyrazinamide(PZA)、ethambutol(EMB)、streptomycin(SM)。

第二線藥物:包括ofloxacin/ciprofloxacin/levofloxacin、rifabutin(RBT)、kanamycin(KM)/amikacin(AM)等藥物。

需要隔離嗎?

開放性肺結核的患者一經診斷,應該接受隔離治療,直到臨床狀況改善且連續三天痰液結核菌抹片都沒有發現結核菌時,才可以離開隔離病室。

如何預防?

早期的肺結核病人症狀並不明顯,也不會不舒服,所以很容易忽略而延誤病情。定期的檢查非常重要。

1.成年人每年至少應做一次胸部X光檢查。

2.若家中有肺結核病患,最容易受到感染,尤其在打噴嚏或咳嗽的時候,應該用手帕掩蓋口鼻或戴口罩。

3.居住的地方應該保持空氣流通、陽光充足,盡量減少空氣中結核菌的密度,就能夠減少傳染的機會。

4.感染結核菌後並不一定會發病,即使發病也不會立即有症狀,絕大部分受到感染的人由於身體有足夠的抵抗力,會自然痊癒,所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很重要。

5.不要抽煙、不熬夜。

6.保持身心愉快、適當運動、營養要均衡。

7.不要操勞過度,增強抵抗力。

結論

許多人得了肺結核後很怕別人知道,因為怕別人的異樣眼光和疏遠;也有的人對肺結核的認識仍停留在幾十年前的階段,以為很難治好,膽戰心驚,甚至情緒低落。如果我們周圍的人得了肺結核,我們應該以平常心看待,並給予心理支持。

"早期發現、規則治療"是防治結核病的不二法門。它是可以治癒的疾病,然而這古老的疾病到目前為止仍然危害人類健康,無法根絕的原因是常有漏網之魚,無法完完全全找出病人加以徹底治療。所以民眾及醫療人員若能對結核病有充分的瞭解和認識,必能及早發現結核病患有助於減緩結核病的散播。

来源:大紀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