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媒體公民記者率先報導央視火災(圖)

發表:2009-02-13 22:3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火災現場:火在樓內燃燒

元宵節晚上北京中央電視臺新址發生大火,最先報導這一新聞的不是國家耗巨資建立起來的官方媒體,而是用手機裝備起來的中國網民。有專家說,在中國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之後,央視大火可能燒出一個草根媒體和公民記者蓬勃發展的新時代。

2月9號晚上8點27分,中央電視臺新址附屬的文化中心大樓工地發生火災,159米高的大樓一度被熊熊烈火吞噬。

影像傳到天涯 消息蔓延網路

據香港媒體報導,這場大火之後的網路記錄表明,最先公布這條消息的是中國人氣很旺的天涯社區網站。一位不知性別,年齡不詳的網民"加鹽的手磨咖啡",自稱在事發時正好路過現場,隨即用手機拍下火場照片,並且於9點04分上傳到天涯社區的博客空間。在隨後的12小時內,這批照片的訪問量超過37萬次,跟貼 1700多個。不過,很多網民的跟貼中表達了"幸災樂禍"的低俗情感,因而被網管人員屏蔽。

據報導,另一位網名為英文"孫女士孫女士孫女士",於大火當晚10點左右,將現場視頻上傳到YouTube。約6分鐘之後,新華社才在中國主流媒體中第一個發出了有關火災的快訊。在中國的主流新聞媒體對這個突發性事件作出反應之前,YouTube、Flickr以及中國內地知名的網站天涯社區,土豆網等,對央視火災的報導已經鋪天蓋地。

央視不報近火報遠火


大火之後的央視文化中心

與此相反,有中國網民抱怨說,中央電視臺的新聞節目對發生在身邊的新聞視而不見,他們只要把攝像機的角度偏移一下,就能夠拍攝火災的實況,不過,全國的電視觀眾在中央電視臺的新聞頻道上看到的是千里之外的澳大利亞山火的客觀的報導。

這些自願在視頻網站和網際網路論壇上提供及時報導的網民被稱為"公民記者",或者"草根媒體"。有媒體學者驚呼,這是中國傳統的官方媒體首次在突發性事件上受到來自草根媒體的最值得重視的挑戰。

反腐建功

中國的草根媒體和公民記者不但在報導突發性新聞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他們也在中國發動的打擊腐敗的運動中起到重要作用。

據香港大公報2月13號報導,南京市江寧區的一位房產局局長,因為被網民發現有照片顯示他抽1500元人民幣一條的高級香菸,戴10萬元人民幣一塊的"江詩丹頓"名牌手錶而被中國網民通過"人肉搜索"曝光,於2月9號正式被南京市紀委雙規。香港文匯報援引南京市委書記朱善璐的話,對公民通過網路監督幹部表示贊同。

南京市委書記朱善璐說,當今新聞媒體發展迅速,特別是網路的快速興起,使得黨員幹部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置身於媒體和群眾的監督之下,評說之中,對網民的意見建議甚至質疑要認真對待,加強和網民的溝通交流,接受監督。

開言路 察官員 開民智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陳志武博士呼籲中國有關當局應該把媒體和網際網路更多的放開。

"網際網路,輿論的空間,還有平面媒體,電視媒體,應該更多的放開。不管是從監督的角度,還是從更好地啟發民智的角度。通過這些讓更多的人瞭解真相。"

不過,有中國大陸傳播學者認為,草根記者不專業,在新聞傳播中,往往存在"不完整,不平衡,不客觀",甚至出現"誤報和失實"。因此草根媒體不能取代傳統的大眾傳播媒體。草根記者,也不能代替專業的新聞工作者。

官方不報民間報 網路穿透封鎖牆

英國BBC援引總部設在美國的中文《博訊網》創辦者和主編韋石的話說,公民記者和草根媒體的出現是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打破新聞封鎖的勝利。很多中國的敏感消息,中國官方媒體沒法報,所以他們彌補了在國內無法做的那塊,使整個網際網路的作用在中國體現的比較完整。"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似乎是為了支持這種觀點,網民們抱怨中國媒體有意淡化了週一的火災。新華網主頁星期二早上刊登了一個火災報導,但卻不是北京大火。這篇報導寫的是韓國舉行正月十五傳統"燒蒲葦"活動,結果發生火災踩踏事件,導致至少4人死亡。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