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為公共利益而戰的譚作人

作者:何清漣 發表:2009-04-03 11: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的"國家安全"越來越脆弱不堪,幾篇文章、幾次公開透明的呼籲,儘管只涉及當局施政弊端,或與環保等公共利益有關,就足以造成對"國家安全"的危害。四川環保人士、作家譚作人3月28日被捕,當局給他安上的罪名就是"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而他的所謂"顛覆國家政權"罪行,據說就是整理了一份汶川大地震死難兒童的名單。譚作人做這些事情時,其實並非"私下"或者"暗地",而是光明正大,比如他寫過一份建立《5·12學生檔案》的倡議書,呼籲人們共同調查死難學生的名單,目的是希望警醒世人,不要再讓"豆腐渣工程"這類危害公共安全的災害發生。據說他在發表倡議書之前,將自己此舉先行通知了國安,完全是堂堂正正的君子之舉。

我不想再去費勁去考較《國家安全法》的條文,因為我清楚地知道那部法律從未具體規定事後調查一場舉世皆知的大災難的某部分細節涉及"國家安全"。這些年來,絕大多數揹負"國家安全"罪名的政治犯與良心犯,都是被中國各級國家安全部門"自由心證"為"罪犯"的。前不久,總部位於美國的中美對話基金會根據中國相關官方數據估算,2008年中國以"危害國家安全罪"逮捕的人數比2007年多1,600人,增加了一倍;被以 "危害國家安全罪"起訴的人數比2007年多1,300人。

譚作人近年來走入公共視野,是因為他從事的一些公共活動。他曾帶頭反對中國石化業巨頭中石油在成都彭州建立的PX項目。PX項目對環境的嚴重污染世人皆知,為了保護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家鄉,譚作人不僅發表大量文章揭露該項目將造成的污染危害,還身體力行地倡導家鄉民眾共同抵制。在中國,泛泛而談地提倡環保在政治上比較安全,但如果落實到抵制某個項目,尤其是地方政府與"特殊利益集團"合謀的"國家重點項目",政治風險非常高。我猜想,自那時開始,四川地方當局已經對譚作人記下了一筆帳,只是什麼時候"拉清單"了。

譚作人這邊與特殊利益集團的戰鬥還未清盤,汶川大地震又發生了。而此次地震中最能暴露中國政治之醜惡莫過於大量中小學校舍倒塌之事。在地震發生之時,當局為了減輕輿論壓力,曾承諾要清查豆腐渣校舍。但地震過後,社會關注點轉移,為了保護涉及豆腐渣校舍的利益網路曝光 --這一利益網路牽涉甚廣,從教育部門、建設部門、再到市、縣、鄉各級政府官員--豆腐渣校舍就成為"國家機密",而譚作人為了四川民眾的公共利益,不畏艱難、鍥而不舍地追蹤下去,終至身陷牢獄。

從上述事實可見,譚作人從事的活動事關千萬人的公共利益,無論是環保還是建築物的質量安全,這本來都是中國政府的行政範圍,納稅人拿錢供養他們,就是為了讓政府履行監督之責。可中國政府不僅未曾履行這些責任,反而為了自利的目的如政府稅收、建築工程發包時的回扣、政績等升遷資本而置民眾生命及健康於不顧,成為製造污染與豆腐渣工程的共謀者。如此"國情"之下,譚作人為公共利益奔走呼號,深犯當局大忌,於是他就成了"國家的敵人"。這樣的事情當然只會發生於社會主義中國以及被中國政府視為"好朋友"的一些暴政俱爾部成員國。

我想在此再次提醒中國政府:為了自利而擾民、害民、殘民以逞的行為,如大力興建污染項目、放任豆腐渣工程與有毒食品氾濫,為了鉗制輿論與反對力量而不斷製造"國家的敵人",這才是不折不扣的危害國家安全的惡行。

國家雖在,山河已破,這是共產黨統治中國60年的"政績"之一。三鹿奶粉等有毒食品也讓世人見證了中國人的道德墮落與國家信用破產。但中國還有一批良心人士在,他們超越個人利益計算的抗爭與努力,才讓人看到了中國的希望。我真誠地希望國外的人權組織能就譚作人被捕事件多做國際呼籲,也希望四川的公眾能夠多關注這位為了四川公眾利益而身陷大獄的良心人士。如此,譚作人以及類似的良心人士才不會成為"孤獨的戰士"。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華夏電子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