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擴招易 學生就業難 (圖)

發表:2009-04-28 19:0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一個多月以來,張衛東(音)每個週末都在南京舉辦的人才招聘會上轉悠,不明白自己為什麼還沒找著工作。

張衛東今年22歲,專業是計算機,他手裡抓著一個塑料文件夾,裡面塞滿了簡歷、名片和公司介紹。他說,這些公司要招人,而我也有相應的學歷,我不知道自己哪兒沒做好。

大學生沒工作的情況以前在中國很少見。但現在隨著中國遭受2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滑坡,失業大學生的人數急劇膨脹,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程度。去年的560萬畢業生中至多有三分之一仍在找工作,而今年又將有610萬應屆畢業生進入勞動力市場。給大學畢業生找工作突然之間成了一項全國性的工作重點:本月早些時候,中央政府下令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接收更多的大學生就業,以維持中國的全面穩定。

中國正經歷一場"高等教育泡沫",其程度與全球信貸泡沫相當。在政府要求之下,中國的大學(絕大多數為公立性質)這10年來的招生人數以每年高達30%的速度遞增,並興建了大量新校區。資金問題不足為慮:招收更多新生就意味著能收來更多的學費,用以償還為擴招提供資金的貸款。但這樣的計畫其實是太過樂觀了,中國數百所大學背上了沈重的債務負擔。

對中國遠期前景來說更嚴重的後果是,擴招速度太快,同時償還債務的壓力太大,使得許多學校簡直成了文憑工廠,教出來的學生素質低下。張衛東的計算機專業學歷是在一所中醫藥類的大學獲得的,那所學校以前根本沒有開設過計算機課程。他滿面愁容地回想起大學時代人滿為患的教室和學習資料缺乏的情況,他說,我不知道這樣的教育到底有沒有價值?

隨著中國經濟放緩,早年間被掩蓋住的一些問題也暴露出來,許多專家因此提出了跟張衛東一樣的問題。前幾年,中國經濟一直以兩位數的幅度增長,找工作很容易。現在,各家公司都變得挑剔起來,許多公司拒絕僱用中國高等教育體制培養出來的某些"產品"。

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在中國有一個為外國公司培訓年輕中國員工的項目,該項目負責人Robert Ubell說,大學的教育體制與經濟的實際需求之間存在偏差,中國大學生常常缺乏實踐經驗。

這個問題存在於中國教育體系的中間層。中國的基礎教育確保了大多數中國人都識字,也就是說,去沿海新興工業城市打工的農民也很容易經過訓練學會操作機器。這個教育體系的頂層是得到中央政府慷慨資助的75所精銳高校。因為這些學校的擴招由中央政府控制,它們基本上不存在資金方面的問題。

排在這些頂尖高校之下的是另外2,100家高校,中國在校大學生絕大多數都在這些學校就讀。教育界的官方渠道和獨立研究人士都說,這些高校幾乎全都揹負著實際上已經難以承受的債務。安徽省合肥工業大學副校長趙韓說,貧困的安徽省的50所高校總計欠銀行12億美元。趙韓由於擔任政府顧問而得以接觸這些財務數據,他說,有的學校學費收入的一半用於償還債務,這是一筆極大的開支,影響到學校的正常運營。

有財力的地方政府已經展開了對高校的救助。去年,富裕的廣東省下令銀行(基本上也全都是國有的)調整對大學的貸款。廣東今年已撥款3,000萬美元防止眾多高校出現貸款違約。中國教育部官員拒絕就本文接受採訪,但此前曾說過解決大學債務是工作重點之一。

一個致力於教育改革的非政府組織負責人楊東平說,客觀上我們需要擴大教育。但我們卻經歷了一場教育災難。

一些人士則對這一趨勢持較為樂觀的看法。清華大學知名經濟學家胡鞍鋼認為,中國現在的狀況類似於美國二戰後的大學擴張潮。當時,美國通過了《美國退伍軍人權利法案》(G.I. Bill),允許退伍軍人進入大學,向廣泛的社會階層提供了高等教育,進而支撐了美國經濟的長期增長。胡鞍鋼說,中國眼下所面臨的問題以後會慢慢得到解決。

胡鞍鋼說,中國大學擴招是對的。這是一項新政策的一部分,意在向精英階層以外的社會階層傳播教育。

回顧中國歷史,大部分時候高等教育都僅限於中國儒家精英階層。1949年中國共產黨執政也沒有帶來明顯變化,大學教育只屬於中國的一小部分人口。不時發生的學生抗議加大了政府對這一階層的猜疑。

大學"城"

1998年情況出現了變化。在亞洲金融危機當中,時任中國總理的朱鎔基認為中國需要採取大膽的舉措。他下令中國的大學打開大門。朱鎔基認為,一支更熟練的勞動力大軍能夠提振國內消費,有助於降低中國經濟對出口的依賴。

1998年有340萬中國人讀過大學。到去年的時候,這個數字是2,150萬人。據中國研究人員估計,為了容納數量劇增的新生,中國各院校共投資了將近1,000億美元建設擁有寬敞校園和令人印象深刻建築的龐大大學城。

但中國政府卻捂緊錢包。學校被告知它們所需資金要靠借貸獲得。同樣是國家掌控的銀行提供了貸款。由於中國少有畢業生捐贈母校的傳統,因此大學只有兩條途徑籌得資金償還貸款──削減成本和招收更多學生。政府統計顯示,教師遭遇了工資封頂或降薪,設備添置計畫被擱置,中國各地的教室規模平均擴大了一倍。

儘管專家們表示中國需要中級技術工人,但許多高校傾向於提供英語、旅遊、行政、新聞和法律等專業課程項目來吸引自費學生。這些課程成本較低,不需要大舉投入添置必要設備,又迎合了中國人的心理。中國人將教育視為踏上仕途或通向其他白領職位的途徑,而不是接受培訓從事技術工作的手段。

在張衛東學習計算機專業的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大學這十年的任意擴張所帶來的影響如今正在顯現。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南京中醫藥大學還是一所充滿活力的求學中心,當時有1,500名學生學習傳統中醫。即便是中國的中醫院相對較少,但這所大學的畢業生幾乎總能找到工作。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該校的畢業生還在全國經營多家享有盛譽的醫院和研究機構。

中國政府1998年下達擴招令後,南京中醫藥大學的這一傳統也隨之終結。次年,南京中醫藥大學的學生規模增加了三分之一,在南京市區的狹小校園已經接近飽和,學生不得不在旅館住宿,在餐廳上課。第二年,南京中醫藥大學便開始建設校區。

南京中醫藥大學從數家銀行組成的一個財團貸款2億美元;學校管理人士沒有透露銀行名稱,但該校行政委員會的成員透露中國四大國有銀行均有介入。四家銀行均拒絕置評。

學校的管理人士對增長表示歡迎。在數年前發表的一份採訪中,南京中醫藥大學的前校長項平表示,擴張是一個提高威望的機遇。項平說,自己出國參加會議時,由於學校規模太小,外國教育人士沒有把他當回事。在2006年接受採訪的時候,項平說,他們已經將他視為是一所大規模綜合性大學的校長。他表示,這是很大的進步。

南京中醫藥大學遷到了南京郊外的仙林大學城。這處大學城佔地42平方英里,除中醫藥大學外還有11所其他大學。學校大門口裝飾著噴泉,還有一塊從附近山上採集來的巨大的奇石。

大學城的建設深受腐敗侵擾。2004年,政府審計部門發現,大學城只有半數土地用於教育,其餘都被用來建設高爾夫球場等商業項目。隨後,一些人因此而被捕,其中一名南京中醫藥大學的主要負責人承認收受賄賂。

一些教師非常憤怒。古典中醫理論方面的學者、前校圖書館館長吉文輝就是其中一位主要批評人士。他看到圖書館藏書增加了一半,而在校學生人數增加了11倍,達到17,000人。這所大學有1,200名教師,僅僅比擴招之前增加了20%。新圖書館屋頂漏水,缺乏許多基本的電子工具,比如學術資料庫。

吉文輝說,擴招的理由跟社會需求毫無關係。教育系統是在追求經濟效益。

吉文輝是該校管理委員會中的教師代表。他說,從內部報告上看,學校一度每年要支付6,000萬美元的利息,而其一年的全部收入為3,000萬美元。2006年,省政府出面對貸款進行重組。學校現在有四分之一的預算用於償付債務,而教師的薪水被下調了四分之一。

學校管委會在回覆記者提問的傳真中拒絕給出學生-教師比例、教學材料和經費開支等具體數字。傳真說,省政府一直在幫助學校。債務風險完全處於學校的控制之下。

該校網站上登載的一份聲明稱,學校面臨著複雜的情況,新校區建設帶來的巨大債務造成學校管理資金嚴重短缺,限制了學校的發展。

3年學習+1年找工作=大學4年

對這些限制感受最深的莫過於學生了,甚至包括那些來這裡學習中醫藥的學生。一個雨天的下午,在該校巨大的餐廳裡,陳三省說,這裡的教育與其優秀歷史不相稱。他說,教室全都擠得滿滿噹噹,學校有那麼多學生,而在地區醫院的實習機會卻很有限。

陳三省說,這裡有很多學生,這樣學校就可以賺錢了。正因為這個他們才開設了所有那些熱門專業。

該校開設的新課程包括國際經濟貿易、應用心理學和英語。這些系科的學生說,他們的教學條件也不好。

沒找到工作的計算機專業學生張衛東說,儘管他的學位聽起來很有用,實際上得到的培訓很膚淺。跟這裡的其他學生一樣,他說,規定應該上4年的課程只上了3年。學校的安排是讓學生用大四的時間找工作,就像他現在這樣。張衛東說,學校的電腦實驗室倒是很大,但他們上課時有 100多名學生,沒有什麼輔導,跟教師也沒有互動,電腦教材也不足。

今年是中國那場震驚世界的學生運動20週年,但看起來學校沒人打算上街遊行。相反,到處都瀰漫著低落的情緒。該校21歲的英語專業學生Jane Yang給自己起了個"加油Jane"的別名,因為她對未來是那麼悲觀。

匆匆忙忙地在學校餐廳吃飯時,她說,像我這樣的人根本找不到工作。我想我只能去讀研究生了。




来源:華爾街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