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川震週年 大場面,大明星,大氣魄?

發表:2009-05-14 08:2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日前,多家主流媒體聯合發出倡議:今年5月12日14時28分,全民靜默一分鐘,以此表達對地震受難者的哀思,對所有支持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人們的敬意。

誠然,在紀念汶川地震一週年的問題上,靜默或許不是唯一的紀念方式,但它的確是一種很好的祭奠形式。這種形式簡單、莊重,不僅能表達對生命的尊重,也是一種感恩與勵志。而且因為其操作的簡便性,還可以吸納更多的人參與。

在汶川特大地震一週年到來之際,各種各樣的紀念、慰問活動相繼面世。據媒體報導,早在數月前,某些重災區就陸續迎來全國各地的客人,這其中包括帶 著各種策劃方案的媒體記者,背著各色活動方案的公關公司、演藝公司,甚至還有禮品公司、紀念品製造商、煙火公司等。不少活動不僅確定了宏大主題,還特意追 求大場面、大製作,邀請海內外演藝界明星前來助陣。

我們絲毫不懷疑這些紀念活動的良好用心。但是,「5.12」畢竟是一組難以碰觸的數字,這一天,四川災區曾遭受毀滅性打擊:數萬條鮮活的生命灰飛煙滅,數百萬人無家可歸。每一組數據,每一個細節都曾深深刺痛我們的靈魂。

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說過:「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現在距離災難正好一年時間,按照心理學家的理論,這個時期正處於喪親者的悲傷 「重組階段」,也就是從對死者的真實回憶中走將出來,開始新生活的時期,情感同時體驗到傷心與慰藉。這時候如果觸景生情,仍然能引發巨大的痛楚。 「5.12」週年祭奠無疑是一個情感觸發點。在中國這樣一個倫理情感特別濃厚的文化氛圍裡,週年祭可能觸動的傷痛會顯得格外深重。

我們組織各種紀念活動的一個重要目的,無非是讓逝者安息,生者堅強。所以週年祭活動,首先要突出人文關懷。盡量以受災群眾為中心,用潤物無聲的撫慰,在哀念逝者的同時,幫助喪慟者盡快走出哀傷陰影,回歸正常生活。

其次是真誠。 「情傷一時,心存百代」。祭奠活動不需要太熱鬧,也無需賦予太多的含義,只要能突出祭奠的真誠與意義。現在北川等重災區的廢墟下還躺著的長眠的靈魂,我們切莫在5.12的夜晚,讓喧囂的歌舞和絢麗的煙火驚擾了他們的安寢。

再次是簡便。週年祭不需要咄咄逼人的大場面、大氣魄。因為那不僅讓災區群眾有被排斥感,也會花費大量的錢財。據報載,目前四川地震災區的重建資金不足,且地震已導致300萬人失業。我們完全可以把節省下來的錢用在災區重建和當地群眾的生活保障上面。(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