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成北京大學生輟學主要原因

發表:2009-05-24 05:5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最新調查顯示,北京地區的大學生患抑鬱症的比例達23%,精神疾病已成為北京大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分析人士呼籲社會提供更多的精神疾病服務。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安培有詳細報導

一個有關北京16所大學的調查顯示,在休學的大學生中,因精神疾病休學的比例達37%;在退學的大學生中,這個比例高達60%多。這些數字是北京市一位衛生官員星期四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透露的。其實,中國各地大學生患抑鬱症比例逐年上升的消息早已不是新聞。廣州中山大學婦女與性別研究中心副主任艾曉明教授說,這一現象值得關註:

"我自己觀察我們有很大一批城市學生他們的心理承受力是有限的。因為這一代(現在)在校的學生都是八十年代後期出生的,挫折的教育也非常少,他們成長過程的挫折經驗也非常少,以至於有些學生會為非常小的事情和老師發生衝突。比如說:論文評分從優評到了良,在情緒上有非常強烈的反應。也有些學生有抑鬱症的傾向,某些做學生工作的人就會要求對他以人性化的處理,評分,照顧,以免他發病。"

專家認為,可以導致抑鬱症的原因十分複雜,包括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疾病、藥物、個性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環境因素是指一個人遭遇失戀、失業等令人感到壓抑的生活事件。一個在衛生公益組織做志願者的河南大學生說,大學生面臨的最大壓力是就業方面的:

"我覺得大學生精神上很多的是由於就業學習的壓力過大, 學習的壓力等等, 可能這方面的原因吧。學習壓力可能不是很大, 但是也會有一些這樣的。主要我覺得還是一個就業壓力比較大是普遍的。現在,在國內流行說:畢業就等於失業。"

艾曉明教授也注意到,中國的大學生在就業方面面臨特殊的壓力:

" 首先他們學生壓力最起碼就業是一個很大的壓力,因為本身它還有社會的不平等,社會的不平等帶來的是資源的不平等。因為現在有時找工作,它實際是父母的關係, 能力的較量。那這樣的話,對於很多處於低下階層的他的家庭本身的人際,脈絡,擁有的權力渠道,資源很有限的,他就沒有辦法平等的競爭。另外一個原因,其實從教育來講,我們現在教育也有很多方面是僵化和脫離現實的。因此,面對很多現實問題,你教師也很難有一個合適的建議給學生。"

瀋陽的一個調查顯示,中國大學生和中學生患抑鬱症的比例超過20%,特別是名牌大學學生患抑鬱症的比例更高,達35%左右。艾曉明教授說,中國有關抑鬱症方面的醫療和社會服務還比較缺乏:

"發展的很不夠,服務的渠道也是很有限,心理危機的干預很有限。比如說學生作文沒有通過甚至發生自殺這樣的現象。"

艾曉明教授也希望高校教師能得到相關培訓:

"如果說有這麼高的比例的話,其實做教師和學生工作的是應該接受一些心理學方面的培訓,指導,我們怎麼去處理抑鬱症的學生。"

專家認為,要預防抑鬱症,最好能做到知足常樂。對於已經出現焦慮、抑鬱症狀的人,專家建議多進行體育鍛練,多參加社會活動。


来源:RFA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