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破空:以柔克剛,歐巴馬的中國政策

作者:陳破空 發表:2009-07-29 16:4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7月,中美舉行"戰略與經濟對話",這是歐巴馬政府將布希時代的中美"高層對話"與"戰略經濟對話"合而為一後,舉行的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對話檔次提高,原本是中方所求;歐巴馬總統又親自出席開幕式,併發表演講,應該說,給足了北京面子。

不久前,歐巴馬派出其內閣中的兩名華裔部長、一名華裔秘書(分別是,商務部長駱家輝、能源部長朱棣文、內閣秘書盧沛寧),一起造訪中國,試圖以他們三人的華裔背景,表達對北京的親善,並遊說中方,強化中美在環保與貿易議題上的合作。

中美經濟的相互依賴,使兩者在空前的經濟危機中,彼此需要。歐巴馬上任後,面對世界各國,都盡量放下身段,謙和以待,重塑美國對外關係。對北京的柔性姿態,原本就是歐巴馬新政的一部分。

民主制度的妙處,就在這裡,每一屆民選政府上臺,都能從各自理念與政策出發,大展身手,大有建樹;但政府定期更換,又使國家獲得修正的機會。如果國家方向出現偏頗,短期內,新政府就可大力扭轉,在某些具體事務上,甚至可能呈現180度的大轉彎。

布希的狂飆疾進,被稱為"單邊主義",但卻得以在中亞和在中東分別插入民主板塊(阿富汗和伊拉克),深刻改變了國際地緣政治,功不可沒;歐巴馬上任,大幅修正布希主義,對外改以柔性政策,使美國獲得喘息之機。比如,曾在布希時代連連失火的美國後院---南美洲,歐巴馬上任不久,就令其基本熄火。

可塑性,隨時可以改善、改革、改變的靈活性,使一個國家獲得動力、充滿生機、不斷進取,恆久立於不敗之地。相對之下,專制政體,則不具備這一優勢。穩定,平穩地貫徹某種政策,或有利於積累,但卻更可能讓一個國家陷入僵化,逐漸喪失動力與活力,陷於停滯、腐化、甚至倒退。

對北京示好的同時,在中國周邊,歐巴馬政府也悄悄挖動中共的牆腳。也是在本月,美國與東盟10國簽訂《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之前,中、俄、日等大國已經與東盟簽訂這一條約,但美國因有所顧慮而一直擱置。布希時代,其國務卿曾在3年內兩度缺席"東盟地區論壇"。歐巴馬一改布希忽視東盟的政策,積極搶進,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明確表達美國重返東南亞的決心︰"美國必須與東盟建立強有力的關係,必須在東南亞保持強大的存在。"

朝鮮半島繼續呈現微妙演變。面對金正日的核訛詐,歐巴馬政府顯得漫不經心,甚至無動於衷,不再像其前任那樣,大動肝火,僅以聯合國平臺,做例行反制。北京反倒著急。平壤發動連串挑釁後,表示︰拒絕重返由北京牽頭的"六方會談",但仍希望與美國單獨會談。顯然,"朝鮮牌"已經不再是中共的專利,而正逐漸轉到美國手中。

同一時期,南海糾紛,釣魚島爭端,都有升溫之勢,這與美國的隔岸觀火、借力打力之策不無關聯。這一切,表明,歐巴馬政府對北京"謙讓"的同時,並沒有放棄美國的戰略目標︰遏制與圍堵中共。

就在美中首輪"戰略與經濟對話"的開幕式上,聯繫到最近的新疆事件,歐巴馬含蓄批評了中共,惟其表述更為巧妙︰"就像我們尊重中國古老而卓越的文化與成就一樣,我們也相信,每個人的宗教和文化都必須受到尊重和保護。所有的人,都應該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包括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自然也包括了美國的少數族裔。"歐巴馬強調,美國支持人權普世價值,包括表達思想和宗教信仰的自由、以及民選領導人的權利。

可見,處理美中關係,歐巴馬政府表面上淡化了人權議題,但並沒有放棄其基本原則與立場。讓步與妥協,只是策略性的、暫時的。中美之間的鴻溝,意識形態的分庭抗禮,依舊深重地存在,一待形勢有變,則隨時可能尖銳化。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