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教授:我所帶北大班一半有剽竊行為(圖)

發表:2009-08-26 22:1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斯登斯在發給《財經》雜誌的電子郵件中表示,至少有一半(選修其課程)的北大學生存在剽竊行為。

"在美國,如果有人被發現剽竊,職業生涯會就此終結,在歐洲也同樣如此。" 斯登斯也對北京大學校方在治理剽竊行為方面的無力提出了嚴厲的批評

"刑不上院士"就是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

有著30多年執教經驗的斯蒂夫斯登斯(Stephen Stearns )教授,覺得自己有充足的理由、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內心的憤怒。

斯蒂夫斯登斯曾在歐洲最著名的大學之一--瑞士巴塞爾大學(University of Basel)任教。2000年後,他在美國耶魯大學擔任生態學及進化生物學系的教授。2007年秋天,作為北京大學-耶魯大學聯合培養本科生項目的一部分,他在北大開設了兩門課程,共有33名北大學生以及3名耶魯學生選修。

進入2007年年底,隨著學期末臨近,提交課程論文成了學生的大事。在這兩門課的課堂上,斯登斯特地向學生強調了剽竊行為的嚴重性,並隨後通過電子郵件再次提醒所有選課學生。

儘管如此,2007年11月18日,在收到的課程論文初稿中,他仍然發現有位北大學生的論文的第一段純屬抄襲,沒有註明出處。而按照國際通行的學術規範,撰寫文章時引用他人文字或觀點而未加說明,應視為剽竊。

於是,斯登斯毫不客氣地給這位學生判了零分,並要求所有學生重新修改論文,說明引用材料的出處。他承諾,如果學生在最終提交的論文中能夠符合規範地引用材料,對於初稿中所犯的錯誤,將不予追究。

選修的學生從這個醒目的"零分"中看到了斯登斯對學術不端行為的重視。很多人開始撤回自己先前發給他的初稿,重新修改。

根據所有論文的前後對比,斯登斯在發給《財經》雜誌的電子郵件中表示,至少有一半(選修其課程)的北大學生存在剽竊行為。

但在2007年12月19日,斯登斯在課程論文的最終版本中,仍然發現了有兩名北大學生存在剽竊行為。在一篇課程論文中,至少有三段原封不動地抄襲了一篇張貼於網路上的論文,該論文原作者還特地聲明"尚未發表,請勿引用"。

斯登斯告訴《財經》記者:"我從教30年了,此前還從未發現過這樣的剽竊行為。"心情難以平靜的斯登斯在12月19日當天,就給所有選修課程的學生發出了一封電郵,並附寄耶魯大學駐北大代表以及部分耶魯大學和北大教授。

在這封信件中,他特地引用了孔子的名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並警告學生,在你們今後的人生中,剽竊將會遇到嚴厲的懲罰。"在美國,如果有人被發現剽竊,職業生涯會就此終結,在歐洲也同樣如此。"

在信中,斯登斯也對北京大學校方在治理剽竊行為方面的無力提出了嚴厲的批評。在他看來,之所以在北大碰到如此之多的剽竊,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其他教授和行政官員的無所作為,和對剽竊行為的習慣性容忍。

"我在這裡遇到的年輕頭腦和世界上任何地方相比都不遜色。這麼多有前途的中國年輕人認為靠欺騙才能成功,令人傷悲。比起他們的剽竊對象,以及被他們所欺騙的人,他們傷害得更多的,其實是他們自己。"

這封信後來被一名選修其課程的女學生貼到BBS(電子佈告版系統)上,並迅速被國內外媒體、新聞博客廣泛轉載。

来源:財經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