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拿「溫州太太」嚇唬國人

作者:楊於澤 發表:2009-08-27 14:1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8月25日有媒體報導,溫州太太炒房團捲土重來了,大標題帶著"一天賺10萬買房如買菜"的副標題。溫州太太捲土重來,中國樓市可能吃緊。有人可能會問:這新聞可靠嗎?

粗看起來,啟人疑竇的地方不少,比如記者自稱走近太太們的生活"近一個月",和太太們幾回"搏殺"在炒房現場,而報導不過兩三千字,無非是"速寫"了三四位炒房者的大致情況。這樣的報導,居然耗費記者一個月時間,其真實性頗叫人懷疑。

但我們姑且相信,確有一批溫州太太在炒房。記者自稱跟隨一位陳先生帶領的"溫州太太炒房團",人數近百,將自廣西貴港轉戰杭州,聽起來有鼻子有眼。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可以斷言這是一個偽新聞。只要百度一下,溫州炒房團相關新聞3.44萬條,溫州太太炒房團相關新聞892條,從"新聞"的時間分布看,所謂溫州炒房團、溫州太太炒房團從來就沒消停過。報導他們或她們捲土重來,其實是炒現飯。

從新聞規律來說,世界變動不居,舊聞未嘗不可變新聞。但溫州太太炒房團捲土重來的新聞給我們提供了什麼新東西?記者自稱,溫州有太太炒房團10餘個,人數從幾十個到上百個,此外就是陳先生的事跡、李阿姨的事跡、葉女士的事跡和義大利華僑陳女士的事跡。與類似舊聞相比,幾乎沒有任何新視角、新信息、新進展,沒一點"聽唱新翻楊柳枝"的待客之道。

已經有人對溫州太太捲土重來表示了至深的憂慮,認為炒房必然推高中國房價,這種憂慮是有道理的。但今年早些時候,媒體喧傳溫州人狂買上海樓盤,而研究表明,今年5月上海商品房成交額約350億元,溫州資本僅佔其中約3.7%。即便在炒房團最熱的2003年,溫州人購買量也不及上海房屋供應量一成。溫州炒房團、溫州太太炒房團的能量,顯然是被媒體吹大了。

溫州確有一批男男女女在炒房,他們錢多,有投資眼光。但放眼全國,深圳有人炒房,北京有人炒房,武漢也有人炒房。問題是,這些城市各有多少人在炒房?沒有人弄清楚深圳、北京、武漢的炒房隊伍有多大,也沒有人確切知道溫州炒房團有多少個、總人數幾何。說溫州太太炒房團有10餘,這無非是一種估計;稱溫州炒房游資達千億,也無非是一種猜測。

報導含糊其辭,人物多是"張女士、"李阿姨",符合在人物這個新聞要素上忽悠受眾的典型特徵,而所涉事實除了張女士"半小時下單10多套",就是李阿姨" 打‘飛的'回國炒房",讀者只能姑忘信之。這種含糊其辭不符合新聞學要求的報導標準,但甚合孫子"兵者詭道"的論斷,有一種以疑兵迷惑大眾、擾亂人心的兵家特效,瓦解了很多國人在樓市外觀望的心態。

這些年,一直有人用"典型人物"引導中國人的消費方式、生活方式,讓中國人迷失自我。先是有個"美國老太",媒體宣傳她年輕時貸款買房買車,小本買股,悠哉游哉一輩子,老來成了千萬富翁。通過典型引路,中國人貸款買房買車,全民炒股,現在卻發現"美國老太"純屬杜撰。"溫州太太"現在取"美國老太"而代之,當然"溫州太太"不求同胞學習,而是單要發出一個信號,說房價要漲了。

揭穿內幕,也許溫州太太確實看過房,但未必真買了。房地產商不過是用她們為"疑兵",把房市攪得熱氣騰騰。然而正是媒體,放棄了把關人的責任,完成了對"溫州太太"的關鍵性塑造,使她們成了一個符號,讓中國人神經緊張、舉止失措。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