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中國實際公共教育投入為美國的一半

發表:2009-09-09 22:0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社科院的最新報告透露,中國實際公共教育投入僅佔GDP的2.4%,比印度還低,僅相當於美國的一半。

中國社科院日前公布2009年《人口與勞動綠皮書》。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所所長蔡昉在發布會上說,中國實際公共教育投入僅佔國內生產總值的 2.4%,低於印度的2.7%,只相當於美國的一半。中國的公共資源對教育的投入嚴重不足。不論是與發達國家還是與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公共教育投入都處於低水平。綠皮書引述的數據顯示,2005年全世界平均公共財政支出佔全社會教育支出的比重在80%左右,發達國家佔86%,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在 75%左右,而中國僅為46%,大大低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

美國民間機構"中國信息中心"的楊黎莉先生表示,中國公共教育投入太低已經不是新聞了:"其實幾年前新聞報導說聯合國曾經批評中國在教育方面投入的基金太少,少到比非洲的一些國家像烏干達這樣的國家還要少。大概在1993年國務院制定了一個《中國改革教育發展綱要》,當時他們提出要在本世紀末就是2000年以前把教育投入增長到佔GDP 的4% 而實際上這個數字呢以至到上個世紀結束都沒有達到過。蔡教授的研究說,4% 的這個水平恐怕要到十年後才可能達到。"

中國社科院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說,相比之下,中國私人的教育支出佔全部教育支出的比重不僅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也高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中國教育私人支出的高比例嚴重擠壓了私人消費空間,導致社會消費其他方面的需求不足,削弱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中國教育公共投入不足的另一個後果是,教育不公平問題日益突出。綠皮書指,"上學貴"已經成為中國很多家庭的沈重負擔,社會上對教育的抱怨也多源於此。旅美學者程曉農先生認為,中國的公共教育投入將來會進一步減少:"辦教育呢,尤其是辦以小學和中學為主的教育,是最能夠提高國民的文化水準和素質的。但是這樣的教育活動不會讓經辦的幹部有多少發財的機會。所以中國的各級幹部對辦教育興趣不大。教育經費的支出主要是在地方政府。按中國的財政制度呢,中央政府只負責所謂教育部直屬的一部分大學的開支。所有的中學以下的教育和一般的大學都是靠地方政府來辦。那麼對地方政府而言呢,每個縣都養了大批的官員,這些官員需要各種開支,要公費旅遊、要公費開好車、要公費吃喝,這些開支永遠不會夠。那麼開支不夠的情況下,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從教育經費裡扣錢。所以到一個縣了以後,不管上面撥多少錢,教育經費也是不夠的。"

中國社科院學者的預測顯示,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在2015年前後將達到高峰,之後將下降,這意味著對經濟增長做出貢獻的傳統意義上的人口紅利將消失。因此,發展教育是為應對老齡化所作的必要準備。因此,要解決中國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一方面要繼續增加公共資源的投入,並使公共資源在教育服務均等化中發揮積極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整合現有資源,讓社會資源在教育發展中起到更大作用。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