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談中國: 到底哪些中國人有底氣消費?(圖)

作者:周軼星 發表:2009-09-30 02:3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錢江晚報》前不久部分轉載了《時代》亞洲版的一篇名為"中國能否拯救世界"的封面文章。讀完以後,覺得胸中不平之氣頓生,有幾句話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中國改革開放以後社會貧富差距拉大

文章中這樣寫道:"在上海,一個悶熱的週六下午,出現在通用汽車展廳的一位年輕人張毅(音)在挑選新車,雖然他已經有一輛大眾汽車了。作為某國有鋼鐵公司的中層經理,他對於自己的工作或是中國未來的前景並不擔憂"。"現在挺好的,"他說,"這裡隨便哪輛我都買得起。"

文章說,在他身後是一排熠熠生輝的新款別克車。"目前,在世界的其他地方,都不會有說話如此有底氣的消費者。"

廢話,國有鋼鐵壟斷企業的高層,用的都不是自己的錢,當然隨便哪輛都買得起。問題是,這樣的人,中國有幾個?能不能用這樣的特例來作為中國消費有力的證據?不靠壟斷地位,不靠灰色收入,這位"隨便買"先生還有底氣放衛星嗎?

實際情況是中國社會各階層之間的矛盾激化,兩極分化,貧富差距比起前幾年,不僅沒有縮小,反而越拉越大。

現在,個人年收入和人均家庭收入的基尼係數分別達到了0.529和0.561,遠遠超過0.4的警戒線。

據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數據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城鎮居民對生活狀況不滿者近2億人,佔城鎮總人口的45%,非常不滿意者約3200-3600萬人,佔城鎮總人口的7%-8%。

"不明真相"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上取得了長足發展。現在從GDP上來講,已經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成為世界第一也只是時間問題。特別是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仍然勢頭不減,這才有了所謂"G2"和"中國拯救世界"的話題。

一部分"不明真相"的西方媒體,炒作這種話題,有什麼意義?

中國的經濟奇蹟不知掩蓋了多少真相!改革開放,主要得益者是極少數權貴,與大多數老百姓關係不大。官員的腐敗、權力的毫無監督、國家機器的濫用暴力、"血汗工廠"、下崗工人、不少畢業即失業的大學生群體,這一切的一切,誰來拯救?

如果中國真的牛氣到可以拯救世界,何以國內精英紛紛選擇加入外國籍,何以清華大學也幾乎徹底回覆其前身--"留美預備學校"?

註:《中國人談中國》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