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中國和歷史學的侷限

發表:2009-10-01 19:4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人們可以多大程度多大範圍地對這個國家的歷史進行回顧和討論?答案是,歷史禁忌話題的單子可以列得很長。1957年的反右運動,1958年大躍進,此後延續10年的文化大革命以及1989年發生的血腥鎮壓"六四天安門學生民主運動",這些都是官方禁止談論的歷史污點。那麼,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擴大了人們重新清理歷史的空間嗎?

翻閱近期的中國媒體,內容全是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慶祝成立60週年的話題。中國媒體在回顧這60年的歷史時,所有的視點角度都是一致的,那就是:60年的歷史是成功的歷史。而災害和無數政治運動卻很少被提起,比如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運動。據粗略估計,3000萬中國人在大躍進運動中非自然死亡。

中國的歷史學家和知識份子們是如何看待這些歷史禁忌話題的呢?批評性作家、出版人周勍描述說:"目前中國的現狀,在公共空間嚴格控制,在私人空間放開。我在90年主辦過一份報紙-《歷史故事報》。當時新聞出版署在這方面有嚴格規定。從去年開始要所謂迎接60年大慶,所有和政治運動有關對政府有負面效應的書籍都不允許出版。"

周勍提到的中國的私人空間在網際網路上越來越大。儘管存在著網際網路審查,但是城市裡的中國人很早以來就開始在網上討論1957年的反右運動。當時在這場運動中50萬人被送進監獄或者勞教。在無數論壇中,有一條從文革中得出的教訓-政治上永遠不要再發生的就是:群眾革命以及由此產生的群眾專政。這樣的討論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有時候甚至會得到高校的推動參與。即便如此,仍是有一道清晰的界限。

著名異見作家戴晴說:"從官方講有很明確的限制,比如說,偉大領袖絕對不能提,文革要淡化。他們的態度非常明確,毛澤東的像還掛在天安門,他還是我們的偉大領袖,還叫共產黨,就這麼稀裡糊塗地往前走,這就是官方總的態度。"

9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興起了一場新的知識份子運動,目的是跨越政治禁區。主要形式是以戴晴等批評性記者和作家們組織開展的口述歷史活動。但是這種口述歷史操作起來卻往往受到很多因素條件的制約。

批評性作家周勍也開展過口述歷史的工作,"做口述史,你能看到,中國人在50、60年歷史下來,人的恐懼已經滲入到每一個人的骨髓。我在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做一個三年自然災害過程中中國農村非自然死亡人口的調查。在每個省我找5個人,如果是出差路過就直接當面做(採訪),如果是沒時間,就通過電話做(採訪)。凡是當年災難嚴重的地方,人們到今天都不敢講當年的歷史。比如在河南,我找到當地一個村支部書記,他們家連續有15個人來接電話,但是沒有人願意說。"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德國之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