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六旬老農自製杵米機器人(圖)

發表:2009-11-02 22:5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秦皇島市撫寧縣的六旬花甲老農吳瑞一,正在調試他的杵米機器人。

10月30日,今年68歲的吳瑞一,是秦皇島市撫寧縣牛頭崖鎮長不老口村人,年輕時是普通農民。最近他花了4個多月,造出了兩個身著古代服飾的機器人夫婦,在接通電源後,「丈夫杵米」、「妻子簸米」,動作栩栩如生地再現了古人的勞作場景,令人稱奇。

68歲的吳瑞一年輕時是一位靠種地為生的普通農民,40歲以後,逐漸對機械製造產生了濃厚興趣,通過翻看大量書籍,到工地實地觀摩,掌握了電工、車工、鉗工、焊工等多項技能,先後發明瞭用於建築領域的無支架提升機與節能鍋,並獲得了國家專利!

今年5月,他由一個瓷瓶上抄寫下來了一首「古道情」的古詩-- 「登古道過楊莊,見一美女簸紅糧,玉腕迎風舞,金蓮裙下藏,輕點頭,慢簸揚,幾番停手整容裝,汗流粉麵花含露,糠扑娥眉柳帶霜,亭而立,艷而妝,勤而儉,賢而良,可惜佳人配農郎。」後,給他帶來了創作靈感,決定嘗試製造機器人。

在經過4個多月的摸索、試驗後,10月初,他終於造出了兩個身著古代服飾的機器人夫婦,「丈夫」高約1.75米,濃眉大眼,髮質烏黑,身前為古人用於搗米的木杵;「妻子」高約1.65米,瓜子臉,面色紅潤,盤起的秀髮上插著多個色彩艷麗的頭花,雙手捧著一個簸箕,在接通電源後,「丈夫杵米」、「妻子簸米」,動作栩栩如生地再現了古人的勞作場景,令人稱奇。

據老人介紹:機器人的主體由鋼板、鐵皮、電機、彈簧、鏈條、鋼絲繩等部件組成。女子只有腰背前傾、雙手上下浮擺兩個動作,男子則相對複雜,五個動作包括左腳抬起、右腳下踩、右臂前屈伸、左臂後擺及頭向右略傾等動作,由於這些動作需同時完成,稍有偏差就會顯得很不協調。

為此,他在製作過程中繪製了數十張圖紙,兩個機器人先後拆裝了七八十次,同時,繪製容貌、粘貼頭飾、定制服裝等,也讓他頗費了一番苦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