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訪華行程受限 魅力無從展現

發表:2009-11-18 18:2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隨著此次訪華之行的深入,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發現很難展現他標誌性的個人魅力。

歐巴馬將於週二會見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隨後兩人將發表中國電視直播的聯合聲明。但這可能是歐巴馬直接面對中國民眾發表講話的唯一機會。歐巴馬週一參加的面對面活動原定是要彰顯歐巴馬的平易近人,但最後卻成為了一場嚴格照本宣科的活動。

這方面的直接影響是,外界預計歐巴馬此行既無法達成重大實質性協議,也不太可能獲得明顯的象徵性勝利。長期觀察人士說,歐巴馬此次訪問是近期記憶中控制最為嚴密的一次,歐巴馬沒有像他的兩位前任一樣得到直接面對中國民眾的機會。歐巴馬將於週三結束此次訪華行程。

正在中國做訪問學者的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中國研究教授瀋大偉(David Shambaugh)說,神秘之處是缺乏公眾接觸。歐巴馬是一個民粹主義政治家,但他無法與中國民眾進行任何互動。

美國和中國官員說,雙方就歐巴馬訪問行程產生了激烈爭論。一位中國媒體內部人士透露,美國希望有機會讓歐巴馬展現他的上調攘Γ粲跏迪紙徊階雜桑泄僭本芫恕V泄矯嫻P惱飠崛冒擄吐碸雌鵠幢戎泄縟聳扛揭捉耍泄斕既順魷衷詰縭由系幕娑際鞘硬斕染陌才諾幕疃?br>
美國政府高級官員為歐巴馬此次訪華進行了辯護,他們拒絕將歐巴馬此次訪華與克林頓(Bill Clinton)任總統期間時間更長、更為自由的訪華行程進行不利的比較。

歐巴馬高級顧問阿克爾羅德(David Axelrod)說,歐巴馬此次是集中訪問亞洲,這意味著他必須壓縮訪華時間。歐巴馬必須先在日本停留,日本是美國信賴的盟友;隨後他前往新加坡參加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還要去韓國就朝鮮這個最為緊迫的外交政策問題展開磋商。

阿克爾羅德說,克林頓當時訪華時間超過一週,他有時間做很多事情,會見更多的人。而我們這次在中國的時間只有兩天半。

歐巴馬此次訪華缺乏民眾互動的問題週二將變得尤為明顯。雖然胡錦濤與歐巴馬將出席新聞發布會,但他們不會回答問題。知情人士稱,歐巴馬下午將觀光,隨後將參加一個國宴,中國方面控制著邀請赴宴名單。此次宴會沒有邀請美國資深商業領袖以及學術界人士。

歐巴馬週三將會晤中國總理溫家寶,當天下午乘飛機離開。預計這些會談不會達成重大協議或聲明。

這與1998年克林頓訪華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時,克林頓有四次直接向中國聽眾發表演講的機會,其中包括一次不受審查的中央電視臺現場採訪和對中國學生的數次演講。不過,當時中國是在努力獲得克林頓這位自1989年以來首次訪華的總統的好感。

2002年,前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對中國大學生發表了一次演講,讚揚了政治和宗教信仰自由。那次的演講在中央電視臺播出。

相比之下,眼下美國的地位遠沒有以往訪華時那麼強,美國的經濟受到金融危機的衝擊,軍隊正在海外進行著兩場漫長的戰爭。人民大學教授時殷弘說,美國不能再把自己的日程強加到中國身上了。

在歐巴馬週一在上海與中國青年的見面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差異。週一的活動本應該是一次面對面的活動;一般來講,在面對面的活動中,願意參加討論的觀眾可以進行公開討論。此次的活動卻相反,歐巴馬演講的對象是一群從上海地區精挑細選出來的青年,其中一些人說他們是經過"培訓"後被大巴車運來參加活動的。負責報導白宮事務的記者被安排在一個"觀看室"裡,卻無法看到活動的情況。

或許更為重要的是,此次活動並非中國老百姓普遍都可以看到的。活動只在當地一家電視台上播出。新華社報導說,活動的視頻會發布到網上,不過最後卻只有問答環節的文字實錄。

或許更為恰當的是,歐巴馬利用上海科技館的公開討論活動來呼籲信息流動的自由;他說,信息的自由流動可以讓社會更強大,讓政治領導人負起責任。他說,處於權力中心的人可能會對批評感到憤怒,不過公開的批評可以使我們的民主制度更加強大,讓我成為一個更好的領導,因為它迫使我傾聽那些我不願聽的意見。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發言人哈默(Mike Hammer)在週一的活動結束後說,中國人民將瞭解歐巴馬總統今天說了什麼,我們對此感到滿意。白宮發言人夏皮羅(Nicholas Shapiro)說,有限的播報和缺乏預先的宣傳,這些都只突顯了歐巴馬傳遞出的信息的重要性。

一位提問的聽眾提出,美國和中國存在文化差異,美國不應該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到中國身上。歐巴馬回應道,美國相信,不論是何種文化,人類都有著某些共同的基本原則。

不過他沒有提及敏感的人權問題,比如西藏或維吾爾族問題。相反,他說,兒童不應受到剝削,被迫成為童工;婦女應該受到尊重,可以受教育和追求事業。他強調了美中合作以及改善政治和經濟關係的必要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華爾街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