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隨筆(一)

作者:存中劍 發表:2009-12-10 22:2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了電視劇《蝸居》之後有了許多想法,也算是一個緣起,把這些想法陸續寫出來與大家分享,就叫做《蝸居隨筆》吧。

都說愛情是人類社會永恆的話題,從古到今,有多少作家、導演、演員、歌手靠"愛情"吃飯,名利雙收。馬車這個行業已經消失了,汽車這個行業也早晚會消失,可是"愛情"這個行業至今看不到有任何衰退的苗頭。奇怪的是在人類歷史上的今天,愛情前所未有的奇缺,而靠愛情賺錢的行業卻前所未有的紅火。究竟是愛情的奇缺導致愛情行業的紅火,還是愛情行業的紅火造成愛情本身的奇缺呢?我看兼而有之。

愛情無非就是男人和女人之間那點事,要弄清那點事,首先要瞭解究竟是什麼讓男人和女人走到一起的。這個問題看起來很低級,其實許許多多的社會問題正是從這個最低級,也就是最基本的問題產生的。如果不從源頭上釐清,弄明白最基本的問題,那麼電視劇《蝸居》所反映出的許多困擾著當今社會的問題只能是剪不斷,理還亂。

是什麼讓《蝸居》中的宋思明和郭海藻走到一起的呢?男人和女人走到那一步,無論是結婚還是苟且,無非是出於三種需求: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和物質需求。郭海藻對宋思明起初是出於物質需求,後來產生了心理需求,再後來就有了生理需求。而宋思明對郭海藻不存在物質需求,只有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那麼宋思明對郭海藻究竟是心理需求為主還是生理需求為主?究竟是因為心理需求帶動了生理需求,還是生理需求產生了心理需求呢?這可能是所有嫁得金龜婿的太太們最想知道的。

醫學常識告訴我們,男人在四十歲之後,生理需求就明顯降低了。到了宋思明那個年齡,生理需求已經不像二、三十歲的小夥子那麼強烈了,況且他自己是有老婆的人,太太雖然韶華已逝,然而風韻猶存。在宋氏夫妻這個年齡段,通常不存在先生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的問題。因此宋思明們的出軌,顯然更多的是出於心理需求。今天的社會像宋思明這樣背叛家庭的人很多,然而單純出於生理需求的卻少之又少,更多的人是出於心理需求。當這些人的心理需求超過了道德警戒線之後,出軌只是早晚的問題。

在《蝸居》中我同情的對象不是郭海藻和宋思明,而是小貝和宋太太。作為一個男人,我當然理解小貝內心的那種屈辱和憤懣。作為一個人,我最同情的是宋太太,尤其當她傷心地說出下面這段話之後。

"你是我丈夫,我要的,不是你多麼風光顯要,多麼飛黃騰達。那都是給外麵人看的。我要的,就是到老有個伴,孩子有個爸爸。不過,現在我知道了,我這十幾年的付出,得到的不是自己老了以後有個相互扶持著走向墓地的人,卻是在為別人做嫁衣裳。我度過了苦盡,把甘來留給後人。宋思明,你說你一回來,我就給你張臭臉看。是的。的確如此,因為,我沒辦法笑出來。我每天早上醒來,枕頭都是濕的,心裏都是涼的,屋裡都是空的,然後你要我在你回來的時候卑躬屈膝請求你,討好你,承歡你?我做不到。我們兩個,好聚好散。我不去指責你有多麼的無情,多麼的忘恩負義,多麼的朝三暮四,因為到我這個年紀的女人,早就該明白,男人都是一樣,年輕的時候需求墊腳石,中年的時候需求強心針,晚年的時候需求根拐棍。我活該自己做了墊腳石。沒什麼可抱怨的。但是,請你不要在無情上再加卑鄙,把分裂家庭的責任還推卸到我的頭上。不愛了就是不愛了,不談對錯,不談誰負了誰。但不要給自己貼上道德的標籤。"

然而同情是一回事,現實又是另一回事。光靠同情並不能解決現實問題,我們需要弄清宋思明夫婦的婚姻究竟是哪裡出現了問題。古人說:"一日夫妻百日恩",究竟是什麼讓宋思明辜負了十幾年的夫妻之恩呢?現代人的道德警戒線確實是自盤古開天闢地以來前所未有的低下,然而宋思明對郭海藻的心理需求不就是造成他出軌的最主要原因嗎?對於已經飽受傷害的宋太太,我實在不忍心再批評她什麼,然而為了更多的宋太太們免予承受丈夫背叛的痛苦,我還是不得不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宋太太不能滿足先生的心理需求呢?

當然,青春靚麗的郭海藻所給予男人的視覺滿足不是人到中年的宋太太所能給予的。然而《蝸居》中的宋思明並非中南海裡的江澤民那樣長年四季發情的動物,否則他在外面的女人絕不止郭海藻一個。視覺滿足是男人心理需求的一部分,然而並非全部。對宋思明這樣功成名就的男人來說,他們最大的心理需求是被自己所愛的女人仰視的感覺,被自己所愛的女人依賴的感覺。對男人來說,人生最大的成就感,莫過於此。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男人通過征服世界來征服女人;女人通過征服男人來征服世界"。瞧瞧世界的征服者凱撒大帝吧,他心甘情願做埃及艷後的裙下之臣。埃及艷後有什麼特殊的魅力嗎?無非就是仰視男人,依賴男人,求助於男人,當男人自以為征服了你的芳心的時候,你已經巧妙地俘獲了他。

這世上年輕漂亮的女人多了,為何偏偏她郭海藻就能俘獲宋思明,無非就是仰視他,依賴他,求助於他,讓他產生巨大的成就感,讓他意識到自己是多麼的重要。對男人來說,世上還有比這更大的褒獎嗎?還有比這更讓他們得到心理滿足的嗎?沒有。

兩千多年前埃及艷後俘獲凱撒大帝的招數,今天郭海藻用來俘獲宋思明,照樣手到擒來,宋太太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難道她沒看過電影《埃及艷後》嗎?雖然歷史已經過去了兩個千年,然而男人的天性並沒有改變,正如女人的天性也沒有改變。

宋太太是個好妻子,一位現代中國式的賢妻良母。她的悲劇在當今中國非常有代表性,這也是我為何要寫這篇文章的原因。在社會道德全面淪喪的當今中國,做一位賢妻良母已不足以守住功成名就的丈夫。如果不能提高丈夫的道德警戒線,那麼要防禦郭海藻這類小三的"偷菜"得逞就惟有做妻子的盡量滿足丈夫的心理需求。由於中國人性格內向,丈夫一般不會開口,甚至許多丈夫自己也沒有察覺內心存在這種心理需求。可是如果妻子不主動去滿足這種心理需求,那麼當郭海藻這一類楚楚動人的小女人出現在功成名就的中年男人面前的時候,當男人意識到自己內心深處潛藏的心理需求的時候,做妻子的再想補救就晚了。

宋太太說:"你要我在你回來的時候卑躬屈膝請求你,討好你,承歡你?我做不到。"在普遍信仰男女平等的當今社會,太太有這種觀念很正常,甚至於有許多年輕的太太們反過來要求自己的先生卑躬屈膝地請求自己,討好自己,奉承自己。因為很多韓劇裡面都是這樣的,英俊多金的王子對美麗貧寒的灰姑娘卑躬屈膝,百般討好。愛看韓劇的女孩太多了,可是現實中這一類白馬王子又在哪裡?賺足了中國人的錢,還給中國留下一大群剩女,這就是韓劇對中國的貢獻。

在《蝸居》中我只看到兩類男人:窩囊的蘇淳和成功的宋思明;也只看到兩類女人:悍婦郭海萍和小女人郭海藻。至於宋太太,她可以歸入郭海萍那一類。如果按陰陽學說來分析,成功的宋思明以及能幹的宋太太和郭海萍都是屬於陽剛型的,而窩囊的蘇淳和柔媚的郭海藻都是屬於陰柔型的。為什麼蘇淳和郭海萍的結合那麼牢固,而宋思明夫婦的結合卻破裂了呢?為什麼宋思明會和郭海藻走到一起,分都分不開呢?因為剛柔方能相濟,異性才會相吸。如果宋思明不是成功人士,郭海藻會跟他嗎?如果蘇淳有朝一日像宋思明那麼成功,他還會繼續忍受郭海萍嗎?他會不會也去找一個像郭海藻這樣的陰柔型女人呢?

性格決定命運,窩囊的性格決定了蘇淳不可能成功,可正是這種性格讓郭海萍選擇了他。因為郭海萍是個非常聰明的女人,名牌大學畢業,漂亮又能幹,是個典型的現代都會女子。然而按照傳統的看法,她卻是一個悍婦。她要在這個家裡說了算,她要丈夫對自己惟命是從。她很清楚,宋思明這類男人不是池中之物,一旦出人頭地,絕不會再對自己忍生吞氣。可是蘇淳就不同了,一個城市裡的男人,要房沒房,要車沒車,只能住租來的蝸居,那就是過去的貧下中農啊!距離"三十畝地一頭牛"的結婚標準差遠了。在"發展是硬道理"的當今中國社會,蘇淳這樣的男人是沒有資格"老婆孩子熱炕頭"的。郭海萍的垂青讓蘇淳受寵若驚,老實窩囊的性格讓蘇淳對老婆言聽計從,又讓這個男人不具備將來出人頭地的條件,對郭海萍來說,還有比這更好的終身伴侶嗎?這絕對是一個大智若愚的選擇啊。

事實是男人的心理需求都是一樣的,他們需要被肯定,尤其需要來自異性仰視的目光、依賴和求助,因為這會讓他們感到自己了不起、很重要。在美女面前,每一個男人都希望自己成為能為她擺平一切困難的英雄,至於能不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

宋太太和郭海萍一樣,是一個獨立堅強的女子,一個堅信男女平等的女子。她為丈夫,為孩子,為這個家庭默默地奉獻了許多,遠遠超過了丈夫為自己,為孩子和這個家所做的。因此她問心無愧,即使是面對深愛多年的丈夫的背叛,面臨苦心操持的家庭的破裂,她還是堅持不改初衷,"你要我在你回來的時候卑躬屈膝請求你,討好你,承歡你?我做不到。"我欣賞她的無私,同情她的遭遇,欽佩她的堅強,然而作為一個男人,我想說一句心裏話,藏在每個男人心底的話:作為一個妻子,謙卑地對待自己的丈夫,討好自己的丈夫,承歡自己的丈夫,滿足他的心理需求,難道就這麼難嗎?就這麼傷你的自尊心嗎?你們女人都愛看韓劇,那韓劇裡的大長今會和你們一樣看待這些嗎?

過去是男尊女卑,現在是男女平等。都說是社會的進步,女人得了便宜,可是在我看來,女人吃了虧,而且有苦說不出。因為尊卑是指地位的高低,更高的地位當然意味著掌握更大的權力,可同時也意味著肩負更大的責任,承受更大的壓力。一家之主需要肩負一家的責任,一國之主需要肩負一國的責任,地位越高,責任越重。

研究表明,男人天生更樂於承擔責任,也更適合承受壓力。現在許多女性抱怨有責任感的男人太少了,是否有責任感已經成為年輕女性擇偶的重要標準,然而女人是否知道,通常男人的責任感與他們所承擔的責任成正比,換言之與他們所掌握的權力,所處的地位成正比。與過去相比,當今社會女人的權力更大了,然而有責任感的男人卻更少了。對社會來說,這就算是進步了嗎?對女人來說,這就算是幸運了嗎?每一位女孩擇偶之前是否應該捫心自問,自己所要的究竟是權力還是依靠。

當前的剩女現象折射出了當代青年擇偶時的兩難境地。對女人來說,選擇蘇淳那樣窩囊的吧不甘心,選擇宋思明那樣能幹的吧又不放心。對男人來說,選擇郭海萍這樣強勢的吧太受氣,選擇郭海藻這樣弱勢的吧太受累。以前的中國傳統文化崇尚中庸之道,現在的中國人是否也需要中和一點呢?

2009年12月10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來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