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信訪辦主任上訪遇阻尷尬了誰?

發表:2009-12-11 11:2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日前,一名信訪辦退休主任因住房被強拆而踏入了上訪的道路。
他得到的僅有的「優待」是,工作人員給「老領導」倒茶,讓他快點簽上名,好排得靠前一點。他自言「我是搞信訪工作的,知道上訪沒太大作用。」 (中國青年報12月10日報導)

吳宗明是廣西桂平市原信訪辦主任。在桂平市,因為一項名為「桂平航運樞紐二線船閘工程」的自治區重點工程項目,200多戶面臨拆遷。吳宗明家的房子所在地,將挖出一條新的運河。由於對拆遷補償和安置的種種不滿,從去年7月開始,這位退休信訪幹部開始了上訪之路。信訪辦主任退休後踏上信訪之路,聽起來有些滑稽。而他上訪遇阻的遭遇,更讓人感慨唏噓。聞聽他無奈的感嘆:「上訪沒太大作用」,我的內心沉甸甸的。

此前曾經有學者放言,老上訪戶至少99%以上精神有問題。一言既出,引來四方聲討,該學者最終不得不道歉了事。這一次信訪辦主任成為30多戶「釘子戶」的代表,因拆遷補償不合理而憤而上訪,看來絕不是精神也出了問題,他只不過是為了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吳宗明原來想:「這麼多單位,總能碰上個把領導來關心一下我們的事吧。」但情況看起來似乎不是這樣。四處反映,依然未果,問題到底出在哪?

據吳宗明說,到省市上訪,態度好的,不過是沒有材料的讓你回去寫了材料再來,有材料的也就是幫你轉到相關部門。在吳宗明看來,那並沒有實際作用。信訪部門沒有拍板權,只能協調、匯報、請示。在自己原來工作的信訪辦,他得到領導的答覆是:我們回去研究。

關於拆遷,生發的各種矛盾錯綜複雜。由於拆遷補償問題,導致被拆遷戶激烈對抗乃至悲劇迭出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近聞北大五學者以公民建言的形式致函全國人大常委會,建議廢止或者修改已經實行8年之久的《拆遷條例》。他們認為,該條例不僅與當前形勢不匹配,更與《憲法》、《物權法》、《房地產管理法》保護公民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的原則和具體規定存在牴觸,導致城市發展與私有財產權保護兩者間關係的扭曲。


更為重要的是,因拆遷問題而導致上訪人數劇增,連昔日信訪主任都成為上訪大軍的一員,說明我們拆遷過程中存在執法的誤區。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東方縱橫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新一期特刊已經發表
請榮譽會員登陸下載
更多會員專刊

更多專題
今日重點文章
更多重點文章
捐助
72小時熱門排行
更多熱門排行
熱門標籤
更多專欄作家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