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在混亂中

發表:2009-12-26 07:5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理"在混亂中--話語的制高點和命名的亂局

我們總會遇見這樣的情況,當你辛苦筆耕試圖說明某些問題而碼出了一篇耗費心血的文字,並拿出它共享於網路的時候,往往會有一些評論是類似於這樣-"缺乏邏輯"、"毫無邏輯可言"、"邏輯混亂得一塌糊塗"。這樣的評價我所見的也不少了,有我廁身其間的,也有我置身旁觀的,甚至我自己也喜歡使用這些形同模式化的評論語。每當我看到它們,覺得自己彷彿遊走在一個追求著真理的思辨世界中。但是再細看之,則有些確乎言之成理,而有些卻比他所譏諷的更加的"邏輯混亂",顛三倒四。有趣的是人們對這樣的話語就是有一種難以舍棄的偏愛。

事實上,總有一些人無論評論什麼,怎麼評論,都喜歡套上一句"邏輯混亂"的指責;而有些人指責他人邏輯不清時,自己也不能說出令人信服的推論,要麼武斷定義,要麼前後相失,要麼言辭含混。這實在無法令人確信他們在叫喊"邏輯混亂"時是真的出於邏輯上的考慮。那麼若不是出於邏輯上的考慮,又會有什麼其它的原因呢?以我孤陋的眼光看來,那僅僅是為了--搶佔話語的制高點。

是的,無論怎樣,評論前先加上一句"邏輯混亂",或評論之後箍上一個"缺乏邏輯",使人們在還沒有看明白他們的字裡行間所表達出的真實含義之前,就先有了一個最直觀的判斷--因為誰都明白"邏輯混亂"是一種什麼樣的嘲諷。它不僅利於增加對自己文字的正當性的信心,甚至或許還能挫一下所駁斥的言論的銳氣。並且,更為重要的是,人們往往把"邏輯推理"視為體現真理的最直接手段,有人就將這種"真理"全部具象化為一個個的評價短語,通過搶奪這些短語,來證明真理掌握在我的手中。

這其實可以從日常的生活點滴中找到淵源。兩個發生爭執的人若不是開始掐架,則勢必在比誰的嗓音更高;在我們開集體的協商性會議時,取得說話的地位不是通過得到主席(主持人)的批准,而是扯著嗓子努力讓所有人從其它人的說談上轉移到我這兒來。這些都很典型。

在網路生活中,嗓音這種可資憑藉的工具無法發揮一點作用,於是聰明的人們把這種功能又賦予給了那些短語。*

然而人們搶佔到了話語的制高點,或者在嗓音上足以蓋過了其它人,卻仍舊並不能確保"真理"真的掌握在他的手中。這個時候假如他找不出充分的條件來支持自己,則製造混亂無疑是一個好方法。

有一個製造混亂的方法,比起無理取鬧來,似乎顯得是如此的合情合理,又似乎如此的無懈可擊,那就是"命名的混亂"。最常見的用法無外乎兩種:首先就是常常將某些屬性詞與所關注的概念名詞連用,這些屬性詞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它往往是"××特色"、"××主義"等。當一個名詞顯得額外時髦且又難以抗拒時,人們往往為它加上這樣的屬性詞,一方面看似並沒有背離這個名詞所體現出來的價值,另一方面又輕巧地攬過主動權,這是一種打太極的方式。

第二種情況就是強行地替換(或反常地解釋)一個名稱的概念。假如有人舉著一支鋼筆說"這是一隻燈泡",你或許會覺得他不是在開玩笑就是瘋了。但假如他補上一句"憑什麼你說的燈泡才算是燈泡?我對燈泡的定義就是這樣的"時,你還會立刻指出他的錯誤麼?難道你不會覺得這是很耳熟的麼?很多時候我們爭論一個概念,卻不是立於同一個內涵外延之上去討論,而是在表面的名稱上展開拉鋸戰。當霍布斯說"命名權"是統治者的首要權力時,薩托利補充道:"不錯,但‘解釋權'(決定名稱含義的權力)也同樣重要。"**

名稱就是上帝,話語成為真理。無論出於自覺不自覺,現今網路辯論中的一些狀況就是這樣的:無論我說的有無道理,只要一說出"缺乏邏輯"這樣的話,我便似乎已經踩在通往真理這座神壇的石階上了。人們不是彼此交流著"真理",而是你的"謬論"必須服從於我的"真理"。在恆常的辯論中以及現實的生活中,我們並不是試圖去說服他人,而是力求"制服"他人;我們為自己編織著理性的花環,卻每每做出不理性的事情。當我們無法"制服"他人時,我們又狡猾而刻薄地在語言上下功夫,在命名和解釋上尋求--或者說是製造於我們有利的成分。一種"強勢"已經難以掩藏,它不是技術上的強勢,而是觀念上的。

這就是我們當中的一些人,他們觀念中組織著自我的"真理",在網路辯論中有意無意地造成混亂;而許多其它的人則往往也陷入這種混亂的泥潭,不停撥撓攀援的肢體使得泥淖愈發渾濁,於是他們也就難以自拔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社會雜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