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的晉商

發表:2010-01-13 23:1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晉商老照片

走西口,是與闖關東、下南洋一道,被列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三次人口大遷徙之一。

山西人走西口的時間,大概是在明代的中期開始,截止時間大概到清朝末年,其中的高潮應該是在明末清初,前後持續了將近三百年左右。

走西口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就是由於山西當時人口比較多,所以生活比較困難,於是人口外遷。另一種情況是當時的邊防需要,所以晉商就是在明代中期時候,內蒙邊防的需要發展起來的。一部分人走西口,就是為了適應這種要求,到口外去發展商業,發展貿易。走西口這個現象,實際上就是中國移民的一個部分。

最初的西口,位於山西、內蒙交界處的右玉縣,它實際上是長城上的一道關隘,真正的名字叫殺虎口。在明代時,為了防止蒙古騎兵南下,這裡曾駐紮了大量軍隊。如果我們站在整個中國的角度打量山西,就會發現,山西北鄰蒙古草原,南邊緊挨著中原腹地,是連通中原腹地與蒙古草原之間最短的一條通道。清朝皇室入關之前,在制定他們經略中原的戰略時,就把山西作為必須控制的地區之一。

清兵一入關,順治皇帝馬上召見了當時最有名的八位山西商人。又是請客,又是送禮,最終還把這些商人編入了由內務府管理的「御用皇商」的行列。順治皇帝超規格的禮遇,為清朝後幾任的統治者換來了極大的回報。雍正十五年,朝廷調集九省大軍,平定青海叛亂。清軍進入草原深處之後,由於補給線過長,軍糧供應發生困難。正當朝廷上上下下一籌莫展之際,一個叫範毓賓的山西商人站出來說「這件事就交給我做吧!」範毓賓的爺爺,恰恰就是參加過順治皇帝賜宴的八位商人之一。

一個國家都很難做成的事,一個商人做起來可能就更加艱難。有一次,範毓賓運往前線的13萬擔軍糧被叛軍劫走,他幾乎變賣所有家產,湊足144萬兩白銀,買糧補運。范家以「毀家抒難」的做法,贏得了朝廷的信任和賞識,作為回報,朝廷慷慨地把與西北遊牧民族貿易的特權交給了范家。這一下對範毓賓家族來說,稱得上是天大的商機獲取,因為在此之前,朝廷是嚴禁漢人進入草原和牧民進行貿易的。走西口的路就這樣被打通了。

山西人走西口發財之後就為自己修造房子,現在它們被作為晉商財富的象徵。其實這些院落的第一代主人,在走西口之前,幾乎全是一些在家鄉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喬家大院,這裡過去曾住著山西最有名的一戶大商人。他們的商號主要開在內蒙古的包頭市。鼎盛時期,他們幾乎壟斷了包頭的一切貿易經營活動。而喬家由寒酸貧困通往大財大富的發展道路,就是由先祖喬貴發走西口開始的。在當時,山西有很多像喬貴發這樣的窮漢,他們窮困的原因並非因為懶惰、而是因為山西的自然條件實在太惡劣。山西不但土地貧瘠,而且自然災害頻繁。在清朝三百多年的時間裏,山西全省性的災害就達一百多次,平均三年一次。一方水土,不足以養活一方人時,山西人就只能走出去。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