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事件與中國的國際形象

作者:周西 發表:2010-01-19 03:3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2010年1月13日,中國網友發明瞭一個新詞叫作"Google-Bye",以此來表達他們對谷歌的依依不舍之情。我們今天的話題就從這裡說起。這場即將在全球網際網路第一巨頭和崛起中的新興大國之間爆發的紛爭,舉世矚目。為此,有分析認為,谷歌憑藉其在業界的地位和威望,使得這一事件迅速成為全球的新聞頭條,將中國的網際網路管理制度曝光於眾目睽睽之下。FT中文網上作者和菜頭的文章接著說,因此,這與其說是谷歌和中國政府之間的一場利益博弈,倒不如說是一次谷歌關於其"不作惡"企業理念的公關宣傳。但是,谷歌退出的意義又不止於一次公關。由於它本身就是網際網路新興經濟的代表,其成功的商業模式在全球巳經獲得了巨額利潤,而谷歌這次的決定則意味著這種商業模式卻無法在中國市場正常運轉。由此可見,在這個世界的新經濟版圖上,中國是一塊化外之地,因為在這裡需要遵循的是自由經濟之外的其它規則,而這恰恰是谷歌所不願意再忍受下去的。

與此同時,也有人批評谷歌,說它別有用心,想達到其政治目的。這不,谷歌剛剛對中國施加壓力,美國政府就站出來說話了,這不是打算破壞中國主權又是幹什麼呢?中選網上學者李開盛的文章接著說,儘管這些話似乎也有點道理,但關鍵的問題是,國家主權的最終目的應該是服務於本國人民的利益,如果所謂的主權只是像北朝鮮的金家王朝一樣,為其壓榨國內人民提供便利的話,那樣的主權是否值得我們珍視呢?從網民的角度來看,如果國家主權只是為了保障其網路愚民政策的順利實施的話,我們寧願不要這種自己閹割自己的主權。文章又說,事實上,在相互依存的當今國際社會中,國家之間的交涉、妥協和退讓多了去了,如果都歸結為損害主權的話,那麼,我們的許多地方政府為了引進外資,稅收可以不要,土地可以免費,是不是更加有損於國家主權呢?那些批評者們都應該想一想,你們到底是真的想捍衛中國主權?還是僅僅把它當作一塊可以掩蓋其它事情的遮羞布呢?

《環球時報》15號發表的中國人民大學金燦榮教授的文章《谷歌究竟想幹什麼?》,則集中代表了上述這一類觀點。文章說,谷歌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商業範疇,變成了那些惟恐中國不亂、不改變顏色的西方政客的幫凶。金教授甚至委婉但是明確無誤地提醒讀者,谷歌膽敢對崛起的中國提出"治外法權"的要求,這與過去那些踩在中國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拉屎拉尿的西方列強如出一輒。而同樣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的《南風窗》雜誌總編朱學東,聽說谷歌要離開中國,則毫不掩飾自己的依依難舍之情說,"如果一天不上網,不用谷歌,我就會覺得生活與世隔絕了"。朱先生在其博客文章《谷歌與我》中寫道,不過,更為重要的是,谷歌的經商原則正是中國所稀缺的。正如有信仰的人一樣,有信仰的企業才能成為強大的企業。在朱先生看來,不是谷歌無視中國的法律,而是全世界的政府和企業都被中國用市場給"收買了。誰不愛錢呢?連最能堅持的加拿大總理哈伯也熬不住了"。如今,谷歌終於決定反潮流,不再只為利益而戰了。

綜上所述,中選網上作者關中人的文章點評道,如果說金教授是想讓我們"憶苦思甜",回顧鴉片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恥辱的話,朱先生也在提醒我們,不要忘記在此之前的那段歷史:1792年,英國特使馬噶爾尼出使清王朝,那位至今仍然活躍在電視螢屏上的乾隆皇帝,曾經居高臨下、不無蔑視地告訴他,我"天朝上國,無所不有,無所不能,更無須與西洋各國互通有無"。但這位大清皇帝不知道是,當時的中國,已經是日薄西山了。

此外,還有人說,谷歌敢於跟當局叫板,是因為它在中國的營業收入相對於公司的總收入少得可憐,因此,犯不著低聲下氣地任人宰割。換句話說,谷歌可能是想利用其挑戰中國的策略,在美國和世界其它地方贏得好感,拓展更大的商業空間。對此,關中人的點評則是,為什麼挑戰中國就能贏得外界的普遍好感,甚至還能改善公關形象,換取更多的利潤呢?中國難道不是一個世界各國人民都喜愛的、美好的、遵紀守法的國度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法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