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談中國:拉動內需的關鍵是完善內需(圖)

作者:楊亞軍 發表:2010-01-19 08:0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在最近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說,2010年我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將重點在擴內需、調結構上下工夫,加快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北京當局持續強調透過擴大內需來帶動經濟恢復增長。(中新社資料圖片)

要刺激消費,筆者認為,無論是提高居民收入,發揮財政的調控作用,還是減稅擴大投資,從短期效果看,或許真的能刺激消費,但效果恐怕很有限。

因為中國有十多億人,各地的經濟發展、物價水平、消費水平各不相同,各方面的經濟差距已經很大,在當前局勢下,即便年前給每個國民發一萬元,也未必會達到預期的效果,因為他們大多數人捨不得將這些錢花出去。

因此要刺激消費,從長遠角度考慮,需要建立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使人們敢於消費,能夠消費。

不敢花錢

中國人歷來以高儲蓄、低消費聞名於世,無論是加收利息稅,還是降低存款利率都無法有效降低儲蓄、帶動消費。

之所以如此,一是傳統的節約觀念,二是缺乏暢通的投資渠道,但最根本的原因,恐怕還是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

我們看到在農村,農民大部分屬低收入群體,尚未全部納入國家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險體系,他們有錢也不敢花;城市居民有幾座"大山"壓著,形勢也不容樂觀。

看不起病,上不起學,買不起房,就不了業的居民大有人在,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很多人都要存錢來預防不可預測的危機,平時誰也不敢亂消費。

健全社保

有人說,為什麼美國人敢於借錢消費呢?

究其原因,一是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特殊地位,二是美國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具備了較完善的社會保險、福利、救助制度,"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的借貸消費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儘管當年的"次貸"危機引發了金融危機等連鎖反應,但社會保障的總體效果還是不錯的,完善的社會保障減少了許多人的後顧之憂,這一點值得我們借鑒。

因此,當務之急,我們除了提高國民收入,還迫切需要加快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提高國民醫療、教育、就業、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水平,以減少居民的後顧之憂,帶動和提升居民的有效需求。

只有建立統一、完備、惠及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居民的消費才會跳躍式增長,內需才能持久的拉動。

註:《中國人談中國》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