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農民負擔重是因為不公平

發表:2010-02-13 14:1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農民為求生存只得離鄉背井至城市打工

農民的第一個不合理負擔,與稅務無關,與制度有關。

國家每年都向農民收購糧食。從民法的角度看,這時雙方是所謂平等主體。有買有賣,願打願挨,雙方是公平的,價格是商量出來的。可是收購糧食的價格並不會按照市場價隨行就市,而是由國家單方面確定,大多數年份國家給予農民的糧食稅收結算價格都明顯低於市場價格。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強行壓低價格,利用無理的價格關係逼迫農民承擔了巨大的額外負擔,也就是所謂「剪刀差」。農民通過「剪刀差」承負的支出實際上是農業的「暗稅」,這一點早已成為共識,但多數農民根本不知道。

現行農業稅主要徵收實物,而且大部分是糧食。糧食價格比市場價格畸低,征實物就比征貨幣佔便宜。國家每畝地征了80公斤糧食的農業稅,就相當於又多佔了農民幾十塊錢便宜。

再者,在實行實物徵收、貨幣核算的農業稅徵收方式的地區,地方政府確定的計稅價格往往又會高於糧食部門實際執行的糧食收購價。徵稅的時候按照一塊錢一斤征,繳完了稅跑到糧食收購站卻只能賣八毛錢一斤,政府的不同部門唱不同的調,結果又是侵犯了農民的利益,加重了農民的負擔。

這還只是正項,掛在正項上的五項統籌(辦學、計畫生育、優撫、民兵訓練和交通等五項公共事業所需費用)、三項提留(公積金、公益金和管理費)什麼的,有時會多過正項數倍。這所謂「三提五統」,其實都是公共財政的支出範圍,在城市裡,是完全由政府負責的,在農村,就只有靠農民自己管。農民交了辦學校的錢,可孩子還是會失學;交了統籌醫療的錢,可還是看不起病。

正項的農業稅,加上三提五統和其它雜項,再加上對農民勞動力的無償佔用,農民承擔的總稅率,不少於20%,有些地方甚至超過50%。

說農業特產稅。農業特產稅在事實上還是增加農民的稅賦負擔。

多種經營是農業改革的大方向,可是當農民把過去用於種植糧食的耕地轉用作種蔬菜、水果、菸葉等非糧食作物時,過去按耕地面積分配的農業稅不會減少,但又要繳納特產稅,農民等於負擔了雙重稅。

實際執行中,一些地方又把徵收特產稅作為生財之道,往往是在農民種植的農業特產未售賣之前、在未收穫之前就向農民徵收特產稅,甚至乾脆按畝或按棵提前徵收,不管農民有沒有收穫,賣不賣得掉。這就逼迫農民在收益不明的情況下舉債繳稅,加重了農民的負擔.這些都還不算大事,最要命的是,中國的農民享受不到公平稅負,成了這個國家法律上的賤民。

與城市的徵收制度相比,農業稅及其附加表現為城鄉隔絕的二元稅制結構,明顯違背稅收的公平原則,改革開放後,新農業稅最高按7%的稅率執行,比起改革前農民所承受的一平二調等制度外負擔,確實明顯地減輕了農民負擔。但是,問題的實質並未改變。與城市居民相比,農民該不該按農業總收入負擔這8.4%的稅?徵收依據是什麼?

國家對農業以外的任何行業徵收所得稅,都允許扣除成本費用和營業損失,多出來的,才叫做營業所得,徵收所得稅。唯獨對農業的收入所得不作任何扣除,按照總收入徵收。也就是說,工廠修機器,買原料,工資,這些錢國家都承認是成本,應該扣除;而農民買種子、化肥、農藥,使用拖拉機,則不能扣除,算你活該。這不但不公平,還使得農民不願意採用新技術,不願意搞大生產。

農民並不像一般人說得那麼保守,很多時候他們是被逼成這樣的。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公民繳稅之前,有權享受一個免征額,以後再按照超額累進稅率徵稅。這個法律唯獨不適用於農民。對農民的收入不作任何扣除,一律按規定的稅率和附加對總額進行徵收。也就是說,在起征點800元的時候,如果一個城裡人一年收入9600元,他是不用繳任何個人所得稅的,而一個農民種田得了9600元,他要交納800元的稅收。大家果真是同樣的中國公民嗎?

城市裡所得稅起征點要動一下,媒體一齊轟炸;農民從來沒享受過什麼起征點,又有多少人真的會關心呢?

不僅如此,城鎮居民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繳納的增值稅、營業稅或消費稅,均屬於間接稅,具有稅負轉嫁的可能性;而農民所繳納的農業稅及其附加,則具有直接稅性質,不太可能轉嫁給別人。

農民的田,不管你種不種,有沒有收穫,都必須交農業稅。同時,如果農民在種地的同時還做生意或者辦廠打工,還要與城裡人一樣繳納各種費稅。

城裡人勞作到五六十歲,可以退休頤養天年,由社會供養;農民不管多大年紀,從牙牙學語的幼童到耄耋之年的翁媼,不管有沒有勞動能力,統統要交稅。

與城裡人不同的還有一樣,農村有所謂義務工,每年若干天的無償勞動,可以用金錢折抵,這其實就是一種徭役。

回顧歷朝歷代,除了外族入主中原時期,沒有一個朝代是這樣區隔國民,差別待遇的。

展望全球,除了中國,沒有一個重要國家是這樣區隔國民,差別待遇的。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有朋友問,取消農業稅制後,農民不用納稅了嗎?

根據上文可以看出,完全不是這回事。只是農民開始享受正常國民待遇,不用比城裡人納更多的稅而已。

建國五十餘年來,改革開放二十餘年來,中國最大的群體面臨這些不公平、不合理的問題,難道沒人看到?為什麼不處理?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國家,大而不強,建國之初幾乎一片廢墟。要發展成為一個強國,必須工業化。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強行積累,「勒緊褲帶搞建設」!勒緊誰的褲帶?中國的農民佔了人口的80%,只有去勒緊農民的褲帶。

農民為國家強行積累、強行工業化的過程源源不斷地輸了五十五年血,他們是付出幾代人生活甚至生命代價的一群,但他們至今沒有嘗到國家工業化的甜頭。直到今天,大部分的農民甚至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比城裡人活得差。他們奔波勞作,收入微薄。即使離開土地走進城市,希望改變自己的宿命,也不得不幹著最繁重危險的工作,拿著最菲薄的工資,受盡歧視。

沒有人感謝他們……

来源:轉貼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