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散人:新京報是如何把一篇稿子分屍重組的

作者:五嶽散人 發表:2010-04-08 02:4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前面是我的原稿,後面是新京報約稿後的修改稿,名字還是我的,內容幾乎沒有一句是我想表達的。不但改得風格全失,還顯得很像是一種諂媚的批評。我是不靠文字吃飯的,以我的名字登出這種東西是奇恥大辱。我已通知該報此篇的稿費不可記在我的名下,請勿發放之,並終止合作。我是沒有資格請求其他作者抵制其約稿的,但請以我這個與其長期合作的作者為鑒吧。

功過責任不可混為一談

即使在我們這個礦難頻發的地方,最近發生的王家嶺礦難也算是足夠驚心了。按照官方的報導稱,一共有153為礦工被封於井下。經過了多天的救援行動,另外一個堪稱是奇蹟的情況發生了:截止到寫此評論時為止,有115位礦工獲救。目前發現了5具遇難礦工的遺體,還有33人尚未找到,而他們還有生存的希望。

據說目前調查與問責的機制已經開始啟動。搶險救援指揮部新聞發言人劉德政今晚證實,指揮部已要求生產經營單位按照事故調查的要求,做好有關準備,特別是一些基礎資料、基本情況要實事求是。而這次問責機制的啟動,除了常規的程序之外,還因為之前有資料稱,此次礦難有「人禍」的影子,國家安監總局早前的一份通報顯示,該礦施工過程中存在探放水措施不落實、勞動組織管理混亂、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實等問題,而透水的原因到現在還並不清楚。尤其是早在事故發生前,就有礦工匯報了可能發生事故的情況下,人禍的影子更加清晰。

但與此同時,很多我們比較熟悉的景象也開始上演了。

能夠在井下生存下來、並且大部分人等到了救援的到來,這確乎是可以稱為生命的奇蹟,而那些救援隊員日以繼夜、舍生忘死的工作,也是能夠最終達成這個奇蹟的關鍵。但不知道是否是陳舊的宣傳套路所致,鏡頭與讚美更多的是給予了各級領導與讚頌救援工作的得力,從而有意無意的讓追責的聲音在這個讚頌生命的大合唱裡變得有些微弱了。

功過這兩件事是不能混為一談的,就如同讚頌生命的頑強與堅韌的時候,不能忘記這種堅韌與頑強並非是這些礦工自願而為之,而是在不得以之下才在無奈中挑戰了一把人類的生存極限。每次這樣的奇蹟背後,都是一把辛酸以至於悲苦之淚。

而在這個時候就開始大音量的把這種奇蹟與領導們在救援中的辛苦與功勞推到前臺,似乎讓人覺得頗為不妥。有時候我們要承認,在很多類似的情況下,往往是「功在於上」而「過在下屬」,高調強調救援得利、領導有方的時候,也就在同時等於給下屬的過做了遮掩,因為領導是不可能在救援時才會變得英明,所以,礦難的發生就只能是下屬、而且是最下層的小頭目擅自妄為所致。這也就在理論上失去了在這種礦難個案中,尋找其共性的途徑。個案也就永遠是個案,下次還有可能發生。

各種礦難不絕的原因,很難說是不是與這種功過總是混在一起來相互抵消有關。確定兩件事是不是有因果關係總是艱難的,但在民智漸開的今天,這種功過相混的狀態在某種程度上已經令人有些反感總是有的,坊間也因此對於這種奇蹟的發生多有微詞。所以,有些時候,宣傳的路子是該改一改了。

見報稿:

截止到4月6日,王家嶺礦難已經有115位礦工獲救,目前發現了6具遇難礦工的遺體,還有32人尚未找到。

這次救援無疑是成功的。能夠在井下生存下來、並且大部分人等到了救援的到來,這確乎可以稱為救援的奇蹟、生命的奇蹟,從中央到當地的高度重視,還有那些救援隊員日以繼夜、舍生忘死的工作,井下工人的堅持,都是能夠最終達成這個奇蹟的關鍵。

與此同時,搶險救援指揮部新聞發言人證實,指揮部已要求生產經營單位按照事故調查的要求,做好有關準備,特別是一些基礎資料、基本情況要實事求是。這或許意味著,調查與問責的機制已經啟動。

而這次問責機制的啟動,除了常規的程序之外,還因為之前有資料稱,此次礦難有「人禍」的影子。國家安監總局早前的一份通報顯示,該礦施工過程中存在探放水措施不落實、勞動組織管理混亂、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實等問題,而透水的原因到現在還並不清楚。尤其是早在事故發生前,就有礦工匯報了可能發生事故的情況下, 「人禍」的影子更加清晰。

所以,接下來,一方面肯定救援的成功,另一方面礦難的責任追究也要更加嚴格。「功」與「過」可不要混為一談, 「功」自然不可沒,「過」也不能掩。這就如同讚頌生命的頑強與堅韌的時候,不要忘記這次礦難畢竟是一次災難,這種堅韌與頑強並非是這些礦工的自願;如果不能從中找到礦難的根源,下一次礦難也不會避免。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