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無效的對話與中國的困境

作者:梁京 發表:2010-04-28 21:3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圖片轉自《經濟學人》:胡耀邦、溫家寶——怎麼回事?為什麼?

不久前,中國媒體報導了清華大學最近完成的一份研究報告,題目是「以利益表達制度化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報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因為報告指出了一個令當局非常不愉快的事實:「近些年來,我們實際上已經陷入‘維穩的怪圈’:各級政府將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用於維穩,但社會矛盾和社會衝突的數量非但沒減,反而不斷增加,在某種意義上已經陷入‘越維穩越不穩’的惡性循環。」

報告給這一病症的診斷是,「現有維穩思路和模式的缺陷」。各級政府普遍設立「維穩基金」花錢買平安,也就是所謂「人民內部矛盾用人民幣解決」。「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只憑負責官員的個人判斷,其所體現出的政府行為明顯缺乏原則性和規範性,‘往往忽視丶扭曲甚至排斥法律的作用’」。這樣就導致了「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社會矛盾越加激烈,而這些問題背後的癥結,則是「利益表達機制的缺失」。

對此,撰寫這份報告的學者們給當權者開出的藥方是,「強化政府作為規則和程序制定者以及矛盾調節和仲裁者的角色;……使法治成為解決社會矛盾和社會衝突的長效的制度化手段;……改變目前社會中利益關係嚴重失衡的局面,並為社會不滿情緒的宣泄提供製度化的管道;促進民間組織的發育,形成化解社會矛盾和社會衝突的社會性機制。」

我對這篇報告的第一反應是,這些學者真的相信政府會接受他們的建言嗎?我注意到,這份報告的統稿者中,有清華大學的知名教授孫立平,我相信至少他是不會相信這一點的。那他們為什麼還要這樣寫呢?

除了指出「越維穩越不穩」這個事實以外,報告還告訴讀者,2009年中國公共安全方面的財政支出增加了16%,已超過國防開支增幅,總金額將高達5140億元人民幣。這就告訴讀者,中國正在快速逼近孫立平教授曾經指出的「不可治理狀態」,一場嚴重的危機即將到來。這恐怕才是這篇報告最重要的意義和作者們的真實意圖。

從網友的評論也可以看到,起草這篇報告的學者與政府的對話完全是無效對話,當權者根本不可能接受他們的建言。從地方官員的角度,花錢買穩定不是花自己的錢,從胡錦濤的角度,建立法治等長治久安的辦法,也完全不合自己的政治利益,還有不到三年他的任期就要結束了,他已經明白表示,自己的宗旨是「不折騰」,不會進行任何實質性的變革。因此,只要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還可以支持三年花錢買平安,他就大功告成了。

所有人都看明白了這場遊戲的邏輯,但所有人都毫無辦法,這就是中國目前的政治困境。中國的政治空氣已經陷入極度的沉悶。在一片沉悶之中,溫家寶在胡耀邦21週年忌日發表的文章,引起了海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許多人都注意到,文章的發表並非在逢五逢十的重要忌日,他為什麼要發表這樣一篇非常個人化的紀念文章呢?溫家寶究竟有什麼政治意圖呢?

我對溫家寶這一舉動的解讀是,溫家寶正在為即將來臨的政治風暴作準備。作為當權者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溫家寶比所有局外人更知道中國的各種危機已經發展到了何種程度,更加知道一場政治風暴的不可避免。通過發表這篇紀念胡耀邦的文章,溫家寶想告訴民眾這樣一個信息,他將在未來的政治攤派中,代表多數民意,與既得利益鬥爭。

溫家寶的文章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即在最高領導層內,已經不存在有效的溝通,領導集團內部的政治分歧之大,不可調和,已經發展到溫家寶可以我行我素,不顧高層其他成員是否反感的程度。

不過,我相信溫家寶與民眾的溝通也未必是有效的,溫家寶想借民意的支持來贏得權力博弈也未必會如願。中國的困境並不僅僅是高層的政治僵局。六四以後中國的畸形經濟發展,形成一個極其龐大,依靠不公正規則獲得巨大財富的利益集團。如果溫家寶想煽動民粹情緒打破利益分配的僵局,他很難成功,而如果他的政治策略成功了,則很可能是一場大災難。因為在溫家寶的身後,並不存在一支理性的政治力量。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新世紀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