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談中國:慈善是一種心態和情操 (圖)

作者:劉英團 發表:2010-04-30 03:5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蓋茨和他的妻子要把自己很大一部分財富捐給社會

一個社會,如果富人只管賺錢,其他的一概不顧,那麼窮人勢必會因失望而絕望,最終選擇「革命」、「造反」之路,用激進的辦法解決問題。所以,最好的社會結構就是要讓所有的窮人都能活下去。

慈善是什麼?當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常常回會想起捐出自己絕大部分家產的「賢富」蓋茨夫婦和股神巴菲特,還有卡內基那句耳熟能詳的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進而聯想到種種與之相悖的「反面典型」和對「為富不仁者」的口誅筆伐。

是啊,除了給3個孩子每人留下1000萬美元和價值1億美元的家族住宅外,其餘98%的財產全部留給慈善基金會的蓋茨「在有生之年,還要將400多億美元的財富捐獻給社會。」

其實,像蓋茨這樣的「賢富」在美國比比皆是。在世界富豪排行榜名列第二的巴菲特也寫下遺囑,將總價值305億美元的個人財產的99%捐贈給慈善事業,用來為貧困學生提供獎學金,為計畫生育方面的醫學研究提供資金。

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在造就億萬富翁、千萬富翁、百萬富翁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大批弱勢群體。生存、就業、疾病等讓這些人生活的毫無尊嚴。

姜堰市張甸鎮單莊村70歲村民薛文全在兒子、兒媳相繼因病去世後,僅僅因患上了食道癌花去2.5萬元醫藥費,就想到了輕生。如果不是當地經濟能人宋風鼎、劉萍夫婦拿出10萬元和張甸醫院幹部職工共同建立「120」醫療救助公益基金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我們無法假設這位70歲的老人是否會走上輕生的這條不歸路。

慈善,閃耀的是人性的光輝,從本質上講就是做好事、幫助有困難的人。世界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在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同時,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已經成為彌合社會裂痕、平抑仇富心態的一劑良藥,而富人的支持、資助則是一種極好的形式。

然而中國的富豪卻多少有些麻木。以SARS捐款為例,中華慈善總會接受的捐款中只有一個以個人名義捐款的富豪,而且很慷慨,捐了200萬元人民幣。民政部的發言人也說:「沒有什麼富豪捐款,我們收到的大多是以企業名義捐的款。」而且,調查顯示:國內99%的企業從來沒有參與過慈善公益捐贈。

「豪宅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慈善的核心是愛心,慈善事業需要靠「心」去做事業。當然,更不能將慈善視為施舍。

為了不相識的陌生人,為了那些確實需要幫助的人,為了讓這個世界更加健康的發展,宋風鼎、劉萍夫婦這對「慈善夫婦」獻出了金錢、獻出了愛心,讓那些深陷困境的人重新站起來了,尋找到生活的希望。

或許有人會說,每年50萬,沒什麼啊。但是,我想強調的是:宋風鼎、劉萍夫婦已經在沒有聚光燈、沒有媒體高調宣傳報導的前提下堅持了6年,這種精神和情操比那些在鎂光燈和媒體高調報導之下方才拿出幾百上千萬的大企業比起來要高尚的多。並且,這對「慈善夫婦」還將持續不斷地關愛社會,回報社會。

因此,我們很有必要把這種「善心」和聚光燈下、媒體高調宣傳報導下的「善行」做根本性區分。當然,我們更期待更多的富豪能夠既要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企業家,又要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慈善家,積極投身慈善公益性事業,主動承擔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使命。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中國河南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