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李斯被腰斬前不忘調侃

發表:2010-06-05 20:4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這是秦相李斯在腰斬前,對他一起俯首就刑,一起奔赴黃泉的兒子,既是臨終,也是臨別的一句有名的話。死在當頭,能有心思說出這番言語者,非常人也。

我總覺得古人在有些方面,要比今人強些。至少,這種赴死的慷慨,這種生死不計的從容,這種坦對死神的勇氣,後來的中國人,除了那些有著堅定信仰的革命黨人外,恐怕再難找到類似李斯這樣死無足懼的漢子了。

至於芸芸眾生,大都按螻蟻尚且惜命的哲學,貪生畏死地苟活著,只有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在去法場的路上,對著圍觀的人群,無師自通地喊出一聲:「過了二十年又是一條……」 但很快,這位流氓無產者的懵懂之聲,也成絕響。至於嗣後的文人,也就是所謂的知識份子,碰上這種場面,天哪!那表現實在相當泄氣;可以寫無數遍磕頭告饒的檢討,但像秋瑾女士那「秋風秋雨愁煞人」的絕命詩,再無人敢有勇氣謅出一句半句來。

於是,李斯能在死前對兒子說出「牽犬東門豈可得乎」,的確是個了不起的舉動。

李斯相秦,厥功甚巨。應該這樣看,始皇帝的千古功績,有一半得算到李斯的頭上;同樣,嬴政的萬世罵名,也有一半是這位相爺出的壞主意所招來的。所以,李斯這個非常之人,就有可能做出非常之事。譬如死前扯這兩句閑淡,也正是他不同凡響的地方。

馬上就要行刑了,劊子手已經將那把磨得雪亮的大片兒刀,擎在手中,只等監刑官一聲令下,就要將他攔腰截斷,一分為二。他卻有功夫,有閑心,與馬上也將人頭落地的兒子,侃侃然談起陳年往事:「小二子,你還記得嘛,那時候,我領著你們哥兒幾個,牽著一串黃犬,出上蔡東門去獵兔的情景麼?看來,這樣的閑情逸致,大概是不可再得了。」

這種對於死亡的不動聲色,說是視死如歸,可以;說是將生死置之度外,也可以;說是大徹大悟、黑色幽默、生命最後的調侃,都未嘗不可。然而,他以這種狂狷的外在方式,說出這番話語,我認為是這位走出上蔡的河南漢子,對其追逐權力的終身選擇,所進行的一次徹底的全面否定。

古代知識份子,十有九,或十有九點五,對於權力場有著異常的親和力。近代的知識份子是否也如此這般,不敢妄說,但我認識的一些作家、詩人、理論 家,和什麼也不是的混跡於文壇的人物,那強烈的權癖,那沈重的官癮,也不讓古人。這倒不是孔夫子「學而優則仕」的金科玉律所影響,所誘使,而是內在的,與生俱來的,從一開始讀書識字,便要出人頭地的基因在作祟。正是這種基因,才產生謀取權力和崇拜權力的衝動,以及隨之而來的阿諛奉 承,磕頭巴結,膝行匐伏,誠惶誠恐的奴才相;卑鄙無恥,不擇手段,削尖腦袋,搶班奪權的惡棍相;失去頂子,如喪考妣,致仕回家,痛苦萬分的無賴相。一個文人,倘若耽迷於權 力場中,自以為得意,就少不了這三相。

李斯直到腰斬這一刻,才悟道,才明白,為時已晚。如果一直縱狗獵兔至此,在老家上蔡啃干饃,喝糊糊,聽梆子腔,不至於像現在這樣,眼看著法場上 像砍玉米秸稈似的,倒下一排排子女親屬的屍首。

他殺了一輩子人,如今,輪到他被人殺,這滋味不好受。

司馬遷在《李斯列傳》的結尾處,寫到了這次殘酷屠殺:「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夷三族。」所謂「三族」,按《後漢書·楊終傳》:「秦政酷烈,違忤天心,一人有罪,延及三族」的李賢註釋,應該是「父族,母族,妻族」。這時,李斯明白為他權力狂人的一生,要付出多少代價。至少,好幾百條性命,受其株連,與其父子同時同地遭到屠滅。

這位法家(按文革時的封號),當他為秦始皇的鐵桿屠夫時,在驪山腳下坑掉數百名儒生,連眼睛也不眨一下;但此刻,身邊屍積如山,血流成河的場面,大概喚醒了他早已泯滅的人性,這位秦國丞相,《大秦律》的制訂者和執行者,也不由得為這個殘酷暴虐的政府痛心疾首。就以指鹿為馬的趙高對他的處置而言,人,只有一死,施以五刑(黥、劓、斬左右趾、梟首、菹其骨肉於市),已經足夠死上好幾次,而且最後還要剁成肉醬,又如何再來進行腰斬?可這種匪夷所思的刑罰,沒準還是他任廷尉那陣,頒行天下的呢!想到這裡,他也只能沒屁好放。

魯迅先生曾經在《病後雜談》中,駭異中國古代劊子手,對於人體解剖學的精通,不知殺了多少人,才有這一份「庖丁解牛」般的嫻熟手藝。李斯應該明白,正是他給了劊子手以殺人無算的機會,才使他們練出這一份又割又剮,又殺又砍,又凌遲又腰斬而並行不悖的職業本領。於是,李斯只好領教他自己釐定的酷刑,在自己培養出來的劊子手的刀下,俯首就刑。這刑罰,是一個無限延長的死亡,讓你複雜地死,而不讓你簡單地死,讓你看著自己一點一滴地死,而不讓你痛痛快快地死。此時此刻的李斯,該多麼懷念那一去不復返的,牽著咻咻嘶叫的獵狗,出上蔡東門,在秋日衰草叢中,追逐成群狡兔的無憂歲月啊!

後來的文人墨客,就把李斯這句死前名句,縮成「東門犬」三字,既表示恨不如初,也表示對自己追逐一生的權力基因的徹底決絕,在人鬼交替,陰陽分界的這一刻,作出來俺錯了的悔愆。孔夫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也」, 對李斯來講,也就夠了。
 

来源:千龍新聞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