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每天要跨大半個北京城

發表:2010-07-27 11:1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機動車以每月5.75萬輛的速度在增長,半年增加了34.5萬輛,截至6月,本市機動車總量已達436.4萬輛,交通擁堵進一步 加劇。據一份報告指,北京以「平均52分鐘」位居中國城市上班耗時榜首。很多上班族擔憂,如果機動車數量持續增長,他們的上班路也許會變得更漫長。

黑眼圈、滿臉倦容是現代上班族的「造型」

家住地鐵八通線果園站附近的谷江,上班地則在20公里外的世貿商務樓。在他的考勤卡上,工作時間用醒目的字體標註:「早9點至晚6點。」每個工作日的早晨7點15分,他都是八通線上洶湧人潮中的一員。

「先 騎自行車到地鐵站,需7分鐘,乘地鐵花去50分鐘,然後坐公交到單位附近的公交站,花15分鐘,最後步行3分鐘,抵達單位。我花75分鐘上班還算 ‘正常’。」谷江稱,他的朋友、同事大都住在「睡城」,除了通州,還有天通苑、回龍觀等地。因為身邊不少人沒有夠上「52分鐘」的平均線,他們都笑稱那是 「先富者」的標準。

按照谷江的說法,住在「睡城」的上班族,都是趕海者,每天都要走長征路,「黑眼圈、滿臉倦容,這是現代上班族的經典‘造型’。其中很多人都是睡眠不足。上班路太漫長,人的生活質量都大受影響。」

據統計,目前八通線日客流量在25萬人次左右。2000年,通州常住人口為67萬,而今約有110萬。與這組數字對應的是,八通線從最早的每10分鐘一趟 車,到後來5分鐘一趟,現在間隔更是縮短到了不足4分鐘,高峰時段,車次由22次增加到29次,卻依然無法跟上乘客數量的增長步伐。

家住回 龍觀,在國貿附近上班的張先生說,他們的普遍狀態是,出門路上能看星星,回家路上還能看星星。「我們是最不該住在遠處的一群人。‘睡城’大都在五環甚至六 環。住在‘睡城’裡的人,幾乎100%都要上班;而上午9點後,從位於二三環的單位窗子往下看,許多人牽著狗出來遛彎,那時突然感覺自己的奔波,既沈重, 又滑稽!」

騎自行車趕公交

小趙住在豐臺區的西局村,距單位僅12公里。正常理解,上班耗時不會超過半小時。但她卻要付出近90分鐘的時間。

每天早上不到7點半,小趙就已騎上自行車往公交站狂奔。「你很難想像一個女孩在坑窪不平的路上瘋騎的場景。早上各商鋪都在往外擺商品,有一次,我騎車直接沖 到一個水果攤上,差點撞翻芒果筐子。我根本顧不上搭理老闆的怒視,仍然加速往前衝,結果又撞到了前面路人的腳跟,我沒說對不起,被撞者也是頭也沒回。沒辦 法,趕往西三環路上的人,要是計較這些,誰都得遲到。」

小趙說,她上班途經的西三環路上,從西局到公主墳的路程才3.2公里,「最堵的就是這點路。如從西局上車,到公主墳需70分鐘;而從離我最近的西局車站,騎自行車再往北走200米,就可到六里橋南車站,從那兒坐車,到公主墳僅需50分鐘。」

在小趙看來,在北京堵車是常態,但堵到她這份兒上,實屬不易,「不可預料的遲到,不只會影響收入,還會影響自己在老闆和同事心中的地位。你要是常遲到,升職都會成為奢望。」

曾住六里橋的陸先生說,年前他搬家時,特意躲開六里橋路段,「現在住的房子又小又貴,但我認了。住六里橋每月遲到七八回,連單位薪酬部都勸我搬家。那段路實在是個噩夢。」

北汽出租汽車公司的呂師傅稱,北京最堵的路除了六里橋,還有中關村、西單、積水潭、十里河橋、馬甸橋等10多個地方,「依我的經驗看,六里橋堵四五十分鐘, 西單、積水潭、十里河橋堵三四十分鐘都算正常,最嚴重時,馬甸橋能堵一個多小時。早上開車路過這些地方,遇上上班的,我都勸他們不如步行。有經驗的司機, 走到這兒不是喝水,就是嗑瓜子,著急沒用啊。」

来源:《北京晨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