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孫女懂感恩 貧困奶奶16年記下捐款

發表:2010-09-09 22:3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一個孩子從小學到大學畢業,到底要花多少錢?一個貧窮的家庭怎樣承受?16年來,周婆婆為孫女記了詳細的流水賬,特別是別人的每一筆捐款。她這樣做只是想告訴孫女:人要永遠感恩。

16年為孫女花了11萬

家住重慶能源集團松藻煤礦松北1號樓三單元一幢老式宿舍的周婆婆有兩個賬本,賬上有大到一萬多元的學費,小到幾角錢的鉛筆。一本記著孫女小玲小學和中學的花銷,一本記著小玲大學的花費。而在大學的賬本上,寫著大大幾個字———「捐資助學」。

「小玲2005年上大學後,得到很多好心人幫助,我都一筆筆記下來。」9月8日,周婆婆拿著賬本說。周婆婆退休前是松藻煤礦醫院的藥劑師,丈夫早逝。1993年退休時,她的退休工資每月290元,現在也只有1580元。

小玲出生前,父親就有精神疾病,一直靠低保金生活。小玲上小學前,就由婆婆照顧;上初中時,父母離了婚,從此,周婆婆又開始照顧兒子生活。

小玲大學畢業後,周婆婆將所有賬本加在一起算了算———孫女從小學一年級到大學畢業,一共花費12萬多元。除去好心人資助和孫女母親出的錢,周婆婆自己花了11萬元。而這個數目,佔了她16年來退休工資的80%以上。

去年5月,大學畢業的小玲在一家銀行找到一份推廣信用卡的工作。

婆婆要讓孫女懂感恩

周婆婆永遠記得賬本上那些捐錢給小玲的人。小玲大學學費一年要1萬多,考上大學那年,礦上的領導拿了些錢,職工和鄰居也捐了些錢,一共4000多元。

礦上職工很窮,有的捐了100元,有的捐了50元。但周婆婆認為,無論捐多少,都是一份恩情,要用一生去償還。她決定先從私人還起,單位資助的,以後想辦法回報。

彭啟茂當年送了150元給小玲,去年,彭的孫子出生,周婆婆給打了兩件小衣服。「周婆婆餵了只鵝,她兩個月才存了20個鵝蛋,前些天,她又給我送來,我說用不著。可周婆婆就是這樣一個人。」彭啟茂說。

2007年,左學敏的父親去世,周婆婆還了100元「禮信」。住在4樓的劉醫生喜歡養花,可他經常不在家,周婆婆便每天爬上樓去幫他澆花,因為小玲上大學時,劉醫生也捐了錢。

……

今年春節,已經工作的小玲終於回家了,在家呆了兩天,她就走了。

小玲還帶回來10多個銀行發給客戶的那種禮品小電筒。小玲走後,周婆婆就挨家挨戶找到那些幫助過他們的人,以小玲的名義每戶送一個去。「你們小玲真懂事。」聽到鄰居們的誇獎,周婆婆比打了牙祭還高興。

「小玲小時很乖,常去撿別人不要的東西來用,還背個小背兜,去礦上撿煤渣,背回來打碎,和著泥巴捏成團,干了當煤燒。」回憶起過去,周婆婆笑彎了的眼角突然淌下一滴淚。"我不圖小玲回報什麼,但她不能忘了別人的恩情。」

對於婆婆的養育之恩,小玲表示等買了房子,要接婆婆一起住。

来源:重慶晚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