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研體制弊病——拉關係

發表:2010-09-14 00:3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拉關係,成了中國科研體制的弊病。最近,來自北大和清華的兩名海歸學者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文章,披露中國科研基金分配不公,是基於關係而非學術成就。有學者指出,在中共體制和畸形意識形態下,中國科學界正在演變成生意場,科研成為很多人追逐名利的工具,而不是探索自然界規律或解決國計民生的途徑。

施一公和饒毅兩人分別來自北大和清華的生命科學研究院,而且都是不久前從美國回國的學者。他們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聯名發表社論,披露中國的科研基金分配機制不公。

文章說,主要科研基金經費高達幾千萬到幾億元人民幣。每年頒布的基金申請指南表面上說是為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然而實際上,由政府官員任命的專家委員常常聽從官員們的意見。這種自上而下的方式,讓每個申請人都心知肚明:與個別官員和少數強勢的科學家搞好關係才是最重要的。

文章提到,基金數量較小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可能相對比較公正,能注意考察科研質量優劣。

然而,原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須寅透露,自然科學基金仍然逃不過公關二字。他表示,曾經聽到過清華大學某院長的抱怨。

須寅:「我聽這個院長說過,清華園申請自然基金是很多的一個單位,可是近兩年清華以外的高校,他們獲得的自然基金數超過了清華。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和基金會的評委搞公關。那他們獲得的自然基金項目自然就增加了。

須寅指出,在中國「有硬關係」是獲得科研經費和「出成績」的保證。而「政策」的受益者往往是政策制定者自己,這樣就導致了各高校千方百計要把本單位的人安排到基金委去搶一杯羹。

施一公和饒毅的文章還提到一種現象,就是有相當比例的研究人員花費了過多精力去拉關係,卻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參加學術會議,討論學術、做研究和培養學生。

須寅認為,究其根源是中共的體制和意識形態造成的。在中共虛假風氣盛行和一切為政治服務的環境下,科研人員不能作真正的科學探討,得到的所謂科研結果其實是造假。

須寅:科研人員在這種體制下,在這種意識形態下是不能作出真正的科研項目,做出真正的科學探討,和真正做到科學前沿上。那麼又為了在這個行業生存,在科研領域生存,那麼他必然要走這條路,就是造假。」

施一公和饒毅的文章呼籲,中國要回到基於學術質量的優劣來分配所有科研經費的起點。但是他們也指出:科研體制改革困難重重,現行體制的既得利益者拒絕真正意義上的改革;而那部分反對不健康文化的研究人員,因為害怕未來可能會失去獲得經費的機會,而選擇了沉默。
 

来源:新唐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