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正養育出一代留守兒童(圖)

發表:2010-10-07 16:2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由於越來越多中國農民拋下孩子前往城市找工作,有大約5800萬兒童被留給祖父母撫養,傳統的緊密家庭關係正在被侵蝕。

《洛杉磯時報》報導,安徽省李莊古鎮(Lizhuang)這個村子有許多空房,孩子被留下與體弱的祖父母相守。多數身體健康的成年人已離開了這個充滿車輪痕跡、泥濘道路以及乾枯玉米田的村莊。

一個接一個的房子重複著同樣的家庭故事:父母遷往大城市工作,他們年幼的孩子留給祖父母、曾祖父母或其他可以給他們吃住的親戚。在孩子10歲左右被認為夠大時,許多就住到公立學校附設的擁擠宿舍。

一個世代的留守兒童正在中國長大。研究人員估計,至少有5800萬名兒童,也就是全國有將近四分之一以及農村將近三分之一的兒童,在成長時父母有一方移居找工作。這些兒童當中有超過半數是雙方父母都不在身邊。

研究人員說,這些孩子遭遇精神和感情上的挑戰,他們很多學業跟不上,最後在青少年時便輟學,和他們的父母一樣去工作。

由於居民成群地離開這個凋零的村莊前往城市找工作,過去二十年來遷移率大增。這些留守兒童是中國傳統價值在追逐經濟機會和增長中快速瓦解的結果,清楚地顯示出例行的遷移已經成為這個國家的生活方式。

77 歲的蔡仲鍈(Cai Zhongying,譯音)是一個幾乎是空的家園的女家長。蔡和她78歲丈夫的工作是照看這些屋子,並扶養小曾孫子直到他們大到可以工作。這對夫妻有六名子女,本希望老年時能獲得照料。現在他們反而變成無休止的父母,扶養大批的孫子和曾孫。最近,他們在照顧兩個4歲和6歲的孩子以及菜園山上的石榴園。

「我丈夫有時會哭,因為小男孩總是抱他的脖子而且在他身上爬」,蔡說。 「我的丈夫精疲力竭。」

不過,和這對夫妻當年困難時候要帶六個小孩時相比,最近幾年是有進步。當時,他們很難有足夠的食物給大家。吃飯時會有激烈的爭吵。

「整個場面一片混亂」,蔡說。 「一些孩子真的應該要帶去和父母一起。現在想到這,我就想哭。」

曾經是賽珍珠(Pearl S. Buck)的故鄉和靈感的安徽省是中國最貧窮地區之一。多年來,僅能維持生存的農民努力免於飢餓。附近有一個煤礦,不過只有少數村民幸運地找到工作。

其他人還有別的路。村民們往南部和東部,到有摩天大樓和郊區工廠的大量沿海城市,或是去更繁榮城鎮的更大煤礦。去上海、平湖或徐州。

如果勞工把孩子帶在身邊,意味著儘管自己的生活都沒有把握,還要支付城市學校的費用,給孩子住,並且在長班工作時有人看護他們。中國的兒童享有九年免費教育,不過就讀戶口所在地之外的學校就得支付巨額罰金。

「人們選擇與孩子分開,因為他們沒有其它選擇」,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理事時正新說。

政府官員和知識份子對留守兒童的境況,以及中國家庭傳統上重視的親密無間和對子女加強養育的被破壞,普遍感到不安。

城市裡成立了民工學校,今年並推出一項計畫,讓孩子在暑假時到大城市與父母一起。
不過,民工學校與遠不如主流的公立學校,而且目前為止只有極少的孩子去北京與父母團聚。

中午時間,蔡的丈夫李佳誠(Li Jiachen)把6歲的曾孫女置於自行車的後架上,載回家午休。他坐下,點了一支煙,敘述他的家人面臨的選擇時便開始哭。

「我養我的孫子時,我只能給他們食物,沒有別的」,他悲哀地說。「然後,到他們15歲時,他們都離開去工作。」

其它時候,李、蔡就比較樂觀。他們聳肩說,孩子與父母不太熟也不會想他們。而且不管怎樣,他們的環境中沒有什麼不尋常的事情。鄰居大部分也是爺爺奶奶,幫助養育年輕的一代。

這個家庭曾經面臨更嚴重的情況。當收成特別差時,蔡被迫乞討來養活她的孩子。現在這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和其他村民一樣,這家人認為集體離開村子有利有弊。即使這些破碎的家庭情緒混亂,但一個成功的希望閃現著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阿波羅新聞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