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前目睹的幾件荒唐事(組圖)

發表:2010-10-20 01:3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半個世紀前,在中國發生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躍進」運動。在這個運動中發生了許許多多非常獨特、非常典型的事件。這些極具警示作用和教育意義的事件有些已被載入史冊,而有些則被歷史遺忘。當時我們公社就發生過幾件荒唐的事情,其中有些可能是人類歷史上舉世無雙、獨一無二、絕無僅有的。如果不把它們記錄下來,就有遺漏歷史、遺忘教訓的感覺。這幾件事都發生在我那偏僻的老家四川省鹽亭縣毛公鄉,它們都是我親眼所見,完全真實,絕無虛構。

匪夷所思的「化肥提煉」

「大躍進」對於農村來說,首要的任務就是盡快增加糧食產量。要提高糧食產量,其中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需要更多的化肥;要生產更多的化肥,就需要建立更多的化肥廠。但正規的化肥廠並非在短時間內一下子就能夠建立起來。於是上級就要求各地農村土法上馬、遍地開花地自行開辦小化肥廠。小化肥廠到底該怎麼辦,各地農村幹部誰也沒有經驗;而上級部門既未給予設備和技術方面的支持,也沒有提出一個統一的規劃和模式。於是各地的農村幹部們就只有各顯神通地去發揮他們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了。

其它地方的小化肥廠到底是怎麼辦的,我無從知道,在「大躍進」結束以後的這些年裡,我也沒有看到過這方面的資料。但我們公社生產化肥的方法就顯得極其特別,就是把經過尿液浸泡過的泥土放到鐵鍋裡面用大火熬。

為什麼要用這種方法來生產化肥呢?據我們公社「發明」這種方法的公社幹部們說,他們是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現象與當時正在使用的一種化肥——尿素聯繫在一起,並從中得到啟發而發明出來的一種方法。尿素是一種白色顆粒狀的物質,外觀跟鹽差不多。當時的公社幹部們就想當然地認為尿素可能是從尿裡面提煉出來的。農村人都知道,尿是一種很好的農家肥。當人們在土地上撒一泡尿,等尿干了以後,地面上就會呈現出一層薄薄的白色物質。根據這一現象,我們公社的某些幹部就想當然地以為那層白色的東西可能就是尿中的精華。只要把這種尿中的精華提煉出來,它很可能就是「尿素」或者類似於尿素一類的化肥。

化肥生產的思路有了,那麼生產化肥的原料應該到哪裡去尋找呢?我們公社的某些幹部就想到了當地農戶家擺放馬桶的地方。當地農民每家每戶都有一個木製馬桶,那是農村人夜間解小便用的。往木桶裡解小便就難免有尿液濺到地上,天長日久,擺放馬桶那塊地方的泥土就會是經過尿液長期浸泡過的。當時的公社幹部們就想當然地認為,從這樣的泥土中大概可以提煉出大量的像尿素一樣的化肥來。

在那個提倡「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年代裡,敢想敢干的公社幹部們說幹就幹。1958年秋冬季節,在公社幹部的指揮下,一場轟轟烈烈的化肥生產運動在我們村正式拉開了序幕。第一步是檢測各農戶家擺放馬桶那塊地方泥土中「尿素」含量的多少。檢測的辦法就是讓一個地主婆把馬桶下面的泥土挖起來放到自己的口裡去品嚐。她在公社幹部的跟隨和督促下,把全村所有農戶家馬桶下面的泥土都嘗了個遍。據她說,所有農戶家馬桶下面的泥土都含有「尿素」,而且非常豐富(不知道那個地主婆鑒別的依據是什麼?公社幹部們當時為什麼要找她來鑒別?公社幹部們憑什麼要把她當作「技術權威」?公社幹部們為什麼會信任一個地主婆,竟然要把這項關係到化肥生產成敗的關鍵性的鑒別任務交給一個階級敵人來干?由於這個地主婆在第二年就被俄死了,所以我心中的這一切疑團至今都未能解開)。第二步就是把全村所有農戶家擺放馬桶那塊地方的泥土統統挖起來,背到村邊一塊平地上集中在一起。第三步就是一溜排開安起幾十口大鐵鍋,然後把那些浸透著尿液的泥土放到大鐵鍋裡,加上水用大火沒日沒夜地熬。

也不知熬了多少天,一堆堆小山一樣的木材被燒成了碳木灰,碳木灰也漸漸地堆積成了小山,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鐵鍋被燒壞。即使這樣化肥還是不見蹤影。眼看煉製化肥無望了,公社幹部們才不得不下令停了下來。最後留下的只是一堆堆經過了千熬百煉的泥土、一堆堆燒出的碳木灰和一片片的狼藉不堪。

「化肥提煉」失敗以後,從此就再也沒有人提起這件事,就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在「化肥」生產失敗以後,竟然沒有按照當時慣用的時代慣例把原因歸結為階級敵人——那個地主婆的陰謀破壞)。

實際上,這種「化肥提煉」的方法還真可謂愚蠢到頂了。你既然認為馬桶下面的泥土中含有「化肥」,那就乾脆直截了當地把那些泥土挖起來撒到莊稼地裡不就得了,何必還要勞民傷財、勞神費力地去提煉什麼化肥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化肥提煉」成了我們公社生態災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在1958年公社化以前,我們那裡漫山遍野都長滿了參天大樹。由於我們公社在「大躍進」期間大搞「化肥提煉」和「小高爐」煉鐵(我們那裡小高爐煉鐵用的是木炭),再加上當時的公共食堂生火煮飯,基本上燒光了我們公社所有的林木。當時在燒光了山上的建材林以後,又開始砍伐山腳地帶和莊稼地裡的桑樹林。桑葉主要用於養蠶。據歷史記載,鹽亭縣是黃帝妻子嫘祖的故鄉。嫘祖是我國歷史上養蠶巢絲最早的發明人。所以作為嫘祖後裔的鹽亭人民世世代代都保持著種桑養蠶的優良傳統。然而,這種世代相傳的優良傳統竟然被五十年前那場共產風、浮誇風和命令風給刮斷了。因為沒有桑樹,竟使嫘祖故鄉人民養蠶的傳統一度中斷了好多年。直到改革開放實行土地承包和荒山承包以後,我們那裡的荒山又才重新變成了青山,嫘祖故鄉的人們又才重新延續起種桑養蠶的優良傳統。

異想天開的「壓苗增產」

「大躍進」期間,從上到下,層層下達高指標。無論哪一級,完不成高指標就,上級就會反你的右傾。在高指標的壓力和逼迫下,有的只好搞浮誇、吹牛皮、「放衛星」。有的號稱畝產幾千斤,有的號稱畝產萬斤,有的號稱畝產十幾萬斤。上報產量越高越受表揚越受重用;上報產量低的,就被說成是右傾。於是糧食產量便出現了你「吹」我趕的瘋狂局面。我們公社那些老實巴交的農村幹部並不知道外地的高產量是吹出來的,於是他們就想方設法地去提高當地的糧食產量。什麼書記實驗田,什麼深耕密植等等都實驗過了,但產量還是上不去。最後我們公社的一些幹部終於挖空心思地想出了一個增加糧食產量的獨特辦法——「壓苗增產」法。

「壓苗增產」法橫空出世的時候,正是1958年冬季小麥麥苗長出地面三到四寸高的時候。於是小麥苗就首當其衝地成了「壓苗增產」法的實施對象。「壓苗增產」法發明家們的基本思路是:一株照常規生長的麥苗,它就只能長出一根麥稈,一根麥稈就只能結出一隻麥穗。但是如果能夠將麥苗分叉,那麼分叉後的麥苗就會長出兩根麥稈,兩根麥稈就會結出兩隻麥穗。這樣小麥的產量就必然會提高一倍。

那麼怎樣才能使麥苗分叉呢?「壓苗增產」法的「發明家」們當時提出了採用石碾碾壓的辦法。他們認為,在對麥苗進行碾壓時,應該是恰到好處。碾壓不能太輕,不然不能促使麥苗分叉;但碾壓又不能太重,不然會把麥苗壓壞。最後根據麥苗分叉「技術」發明人的意圖就專門製作出了一種直徑為20厘米左右粗、長度為一米左右的圓柱形石碾。他們認為用這種石碾碾壓麥苗,既能夠促使麥苗分叉,又不至於壓壞麥苗。在對麥苗進行碾壓的時候,石碾不能用牛拉,因為牛會把麥苗踩壞,所以只能用人來拉。但一個人又拉不動,於是每個石碾就配上兩個主要勞動力來拉。於是在1958年冬季,在我們公社的麥田裡,就出現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奇觀:社員們成雙成對地拉著石碾在麥田裡碾壓麥苗。

我們公社的麥苗通通都被石碾碾壓了一遍。麥苗被碾壓以後,通通都匍伏於地面,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麥苗才慢慢地掙紮起來又開始往上長。第二年夏天收割以後,小麥的產量並沒有像「壓苗增產」法的發明人所想像的那樣增產一倍,反倒是明顯減產。那些「壓苗增產」法的發明人滿以為自己發明瞭新大陸,結果自然規律又跟他們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自此以後,「壓苗增產」法就不了了之、煙消雲散、再也無人提起了。

歷史上出現過拔苗助長的故事。每當人們看到這個故事,都會把它當成一個笑料。平心而論,拔苗助長和我們某些現代人「發明」的「壓苗助長」或者說「壓苗增產」 比起來,前者還要「科學」一點,而後者卻要愚蠢得多。因為把農作物往上拔,畢竟還和苗的生長方向一致,有它合乎自然法則和自然規律的地方,從思維邏輯上也說得通。而後者卻是把農作物往下壓,這不但與農作物的生長方向相反,而且也違背自然法則和自然規律,從思維邏輯上也是說不通的。況且,根據常識,任何一種農作物在其生長期都不能夠受到踐踏和摧殘,這樣它才能夠茁壯成長,才不至於影響收成。用石碾碾壓麥苗,不但會直接影響麥苗的生長,而且還會把本來疏鬆的麥地壓得更加板結。

荒唐可笑的「蒸汽療法」

從1959年下半年開始,我們那裡就嚴重缺糧。由於缺糧,很多社員出現浮腫,浮腫過後就是死亡。在浮腫病人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上級開始治療浮腫病。當時治療浮腫病的方法也顯得非常的特別。第一步就是把生產隊的浮腫病人集中到一個地方集中居住;二是每個浮腫病人除了和其他社員一樣在食堂打一份飯以外,每天還要多給他們配發一塊用黃豆粉做成的類似於窩窩頭一樣的東西;三是讓浮腫病人輪流蹲在一個特製的大蒸籠裡用蒸氣熏蒸。這種「蒸氣療法」及其特別,人蹲在蒸籠裡,鍋裡的水是絕對不能燒開的,只能燒到鍋裡的水剛剛有熱氣冒出為度。被「蒸」的人,都會大汗淋漓。每個人一般「蒸」半小時左右,然後再輪換。

直到現在我都沒有搞清楚「蒸氣療法」的始作俑者到底是誰,他們到底是根據什麼原理「發明」出了這種方法。估計從古今中外的醫學資料中也找不到這樣的醫療技術。實際上,「蒸氣療法」一點作用也沒有。當時我們生產隊那些接受過「蒸氣療法」的浮腫病人,沒有一個活著度過三年困難時期的。

在 「大躍進」結束以後的這些年裡,我也閱讀過許多有關「大躍進」的文獻資料,也和全國其它一些地方的人們作過一些交流。「蒸氣療法」這種現象並非我們那個公社所獨有,在四川的其它地方也出現過,而有關「化肥提煉」和「壓苗增產」這兩個現象我卻從未從文獻資料中看到過,也沒有從其他人那裡聽到過。這也許是我們那個窮鄉僻壤裡獨一無二、舉世無雙的創造吧。如果「化肥提煉」和「壓苗增產」這兩這方法真是我們那個公社絕無僅有的獨創,那麼它就真有資格申請吉尼斯記錄了。

熱衷於「大躍進」的那些人們,本想創造人間奇蹟,但他們卻缺乏基本常識,缺乏科學的頭腦和科學的態度。他們對古今中外的傳統經驗都不屑一顧,以為只有他們自己最聰明,以為只有他們才能夠創造人間奇蹟,以為只有他們才能夠找到一條一步跨入共產主義的捷徑,以為只有他們才能發現新大陸。一時間心血來潮,只憑想當然辦事。他們提出的許多辦法,一未經實驗證明,二未經實踐檢驗,就迫不及待地在實際工作中去強制推行。結果不但沒有創造出奇蹟,反而碰得頭破血流,反而給人民的事業造成巨大的損失。這是一個很大的教訓,我們應該永遠牢記這個教訓。

来源:炎黃春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