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地大小的行星比大行星更常見 有可能出現生命

發表:2010-11-03 15:0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美國科學家在近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撰文指出,大約四分之一的類日恆星擁有類地大小的行星。而且,在接近其恆星的軌道上,類地大小的岩狀小行星比與木星類似的大行星更常見。研究人員表示,類地行星越多,出現生命的可能性就越高。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安德魯·霍華德與其研究團隊使用夏威夷莫奈克亞山頂一對鏡面直徑為10米的凱克望遠鏡觀測了地球附近的恆星,結果發現,這些類日恆星中,22顆恆星擁有該望遠鏡可探測到的行星。研究人員推測,在這些類日恆星中,大約1.6%的恆星擁有木星大小的行星;12%的恆星擁有所謂的「超級地球」--大小為地球3倍到10倍的行星。

鑒於凱克望遠鏡的功能有限,無法探測到更小的行星。因此,該研究團隊推測,可能還有更多更小的小行星存在。    

霍華德承認,使用現有數據無法對類地小行星的觀測數據作出準確推測,外推法得出的四分之一雖然不太可靠,但真正的答案至少在八分之一與二分之一之間,不可能只有百分之一。基於上述統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將可探測到120顆到260顆類地行星。  

霍華德接受BBC採訪時說:「如果其他天體上存在生命,那麼,最有可能出現在與我們地球一樣的岩狀行星上。因此,如果宇宙中存在著更多小型岩狀行星,那麼,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也更大。」

但是,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羅伯特·梅西表示,霍華德等研究人員認為存在的天體與地球太接近,因而無法居住。人們可能需要等待很長時間,直到發現存在足夠多的位於其恆星可居住帶的類地行星。

来源:科技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