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爸爸5年「愛的日記」 救了抑鬱女(圖)

發表:2010-11-10 22:0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愛女的抑鬱症好了,笑容重新回到父女倆臉上。(網路圖片)

5年前,讀高三的鄧莉嬌患上抑鬱症,此後,她的父親有了個日記本,記錄著他陪女兒走過的治病途中的每一道檻。5年後,鄧莉嬌的抑鬱症好了,當她發現父親這本日記後,才真正體會父親濃濃的父愛。如今,23歲的鄧莉嬌已是一名心理諮詢師。拯救她的,是父親和一本日記。

2004年12月20日下午,鄧世敏在辦公室接到在川外附中上高三的女兒鄧莉嬌發來的好消息——經過層層選拔,她被保送浙江大學。「女兒多年拚搏終於沒白費!」鄧世敏長長舒了口氣,可沒多久,他又接到女兒的電話:「爸爸,快來接我回家,不然,我就從這梯坎滾下去。」

鄧世敏連夜將女兒接回家,可女兒什麼也不說,就一直哭,吵著不願再上學。鄧世敏隱約感到,女兒心理出了問題:「就是長期高強度的學習,壓力太大,突然放鬆導致精神崩潰。」

從女兒患病開始,鄧世敏就開始寫日記,記下女兒病情每天的變化:「主要是想從中找點規律,發現一個可以治女兒病的方法。」

2005年8月,鄧莉嬌順利成為浙江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學生,可讓全家沒想到的是,這只是噩夢的開始。

我一邊收拾衣物,一邊訂飛赴浙江的機票,一邊和學校聯繫,一邊給女兒發簡訊穩住她……——摘自父親的日記

「上大學後,她更瘋狂了。三天兩頭鬧自殺,休學、絕食、不說話,啥子都折騰過了。」鄧世敏平日工作很忙,妻子又在宜賓上班,平時,女兒全靠他通過電話照顧。2007年退休後,鄧世敏受聘在重慶一地產公司做管理,就更忙了,但他仍堅持每天記日記。

2008年9月23日,鄧世敏突然接到女兒的簡訊:「這種生活,我不想過了,我會選擇自己的方式結束我的生命。你不要來找我。」

鄧世敏趕緊訂機票,當他半夜趕到浙江大學時,女兒卻不願見他。那天,鄧世敏在女兒寢室下守候了一夜。次日,女兒才勉強同意和他談談。最終,鄧莉嬌隨父親回到重慶,開始接受心理諮詢。

「我大學讀了5年,因為其間休學一年,請病假半年。不知看了多少醫生,吃了多少藥,受了多少苦。無論我怎麼樣,都有父親陪在身邊。」鄧莉嬌說,她今年初病好後,父親才讓她知道這本日記。「厚厚一個筆記本,記得滿滿噹噹。從日記中可以看出,5年來,他幾乎沒睡過一個安穩覺,沒開開心心過上一天。我一直只知道自己的痛苦,卻不知,在我痛苦時,父親比我更痛苦。」

嬌兒終於找回了自己,回憶這5年的歷程,真是一言難盡啊——摘自父親的日記

這本日記同時讓鄧莉嬌明白,如果沒有愛,一個抑鬱症患者,是根本無法治癒的;而她也明白,不是所有的病人都有自己這麼幸運,有這樣一個好父親。她決定改行,大半年時間,她就考取了心理諮詢資格證,她知道,這個社會上,抑鬱症患者是一個比較龐大的人群。

「女兒一場病,改變了我們對人生的看法,我們都找到了最能體現人生價值的東西,就是幫助別人。」鄧世敏說,他還要繼續記日記,記下女兒更精彩的人生。
 

来源:《重慶晚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