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產階級「被消失」引外媒關注

發表:2010-11-27 02:5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近日,海外媒體紛紛撰文,關注中國流傳的「被消失的中產階級」之說。《福布斯》專欄作家對中國中產階級的定義是,年收入1萬到6萬美元即為中產,但衡量中產階層還有一個不變的標準:能否拿出收入的1/3自由支配消費。日本有媒體稱中國誕生「中產階級」只是幻想,呼籲不要對其寄予厚望。

中國有3億中產?

《福布斯》專欄作家11月24日對中國中產階級下的定義是這樣的:生活在城市,年齡25至45歲,擁有大學學位,專業人士和企業家,年收入在1萬到6萬美元且1/3收入能自由支配……。文章稱,以此為標準,2010年中國中產階級超過3億,大約佔中國總人口數的25%。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也給「中國中產階級」下了定義:年收入(按購買力算)在1.35萬到5.39萬美元(約合9萬到36萬元人民幣)之間的人。而中共國家統計局則將中產階級定義為年收入在7250-62500美元(約合5萬-42萬元人民幣)之間。

文章稱,這些數字不僅差別很大,而且有誤導性。中國的生活成本與西方有很大不同。一個人如果每月賺1000美元,能在中國過上不錯的生活,但在美國就不行。在中國年收入1萬到6萬美元,都可能當上中產,但衡量中產階層永恆不變的標準是,能不能拿出收入的1/3進行自由支配消費。

中美中產階級比較

《法制晚報》記者綜合比較了中美兩國對中產階級界定的標準。

美國人眼中的中產6大標準:1、是否擁有住宅,房奴不算;2、是否擁有汽車,豪車優先;3、子女是否能接受良好的大學教育;4、是否有退休保障,保持工作時80%的收入;5、是否有醫療保險,要讓大病大災有保障;6、家庭是否有度假,每年至少兩週的帶薪休假。

中國中產7大標準:1、收入及財富水平:個人年收入6萬(人民幣)以上;2、學歷:具有中等以上國民教育學歷水平;3、勞動方式:從事以腦力勞動為主的職業;4、就業能力:具有專業技術資格,職業具有較高回報;5、職業權力:有一定的調度權及發言建議權;6、生活方式:中等以上消費水平,有豐富的精神文化需求;7、中產階級至少有一套房子,多數有一輛車子。

《福布斯》的文章還質疑了南京大學教授周曉虹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對中產階級的職業定義 ——管理和技術行業的專業人士、企業家、私營企業主和公務員。文章稱,中國中產階級集中在大城市,比西方中產階級更年輕。中國人對西方中產階級概念存在誤讀,認為西方中產階級都是有房有車,能經常旅遊度假,有禮貌、有高品位的生活方式。其實西方那些低技能行業裡也有很多中產階級。工人、農民中也有中產,比如中高級技師,他們是「藍領」裡的「白領」。

大陸專家:中國目前並無真正意義的中產階層

《法制晚報》記者據此採訪了一些中國知名專家。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教授陸學藝指出,他們的劃分標準一是看職業,比如國家管理者、私營企業主、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辦事人員、個體工商戶等。這樣一來,不僅教員、醫生、護士、記者、編輯,就連工人和農民中的專業技術人員都成了中產;其次要看經濟收入和文化水平。不過,在陸學藝看來,光看收入是不行的,「北京一些出租車司機比我收入還高,但他是工人,我是中產。所以主要還是看職業。」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表示,中國目前並沒有真正意義的中產階層,只有中等收入群體,可以考慮定在1萬到6萬美元的範圍內。但成為中等收入群體還應具備:家庭儲蓄和其它貨幣性資產30萬元以上,家庭人均居住面積高於當地平均水平,日常基本開銷不能超過家庭收入的30%,家庭成員有旅遊健身、觀看文藝演出的經濟能力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特點是房價太高,因此衡量中等收入者的標準要有一個前提,就是初步或大體解決了住房問題。」

日媒對中國「中產階級」不以為然

日本時報網11月22日發表了「日本別對中國‘中產階級’寄予厚望」一文稱:

許多日本公司把希望寄託於日益壯大的中國「中產階級」,認為後者為它們的產品提供了一個潛在的巨大市場。可實際上,中國中產階級只是共產黨在政治上創造的一個幻影,而且瀕臨瓦解。

中國的中產階級由國企、金融機構和外企的管理人員組成,也包括信息技術公司的老闆。他們住豪華公寓,買高檔車,到國外旅遊,打高爾夫球。可是,大約從 2008年以來,房地產價格飆升,北京、上海和廣州的一套公寓售價如今是這些中產階級年收入的幾十倍。而股市暴跌令情況變得更加糟糕。

中國社科院在一份報告中說,中產階級在中國人口中所佔比例為23%,也就是說在13億人口中,大約有3億人屬於中產階級。可是營銷專家指出,這一統計數據是在玩弄一個巨大的數字遊戲,因為它所定義的中產階級是那些月收入超過6000元人民幣的人,但是以這一月收入是根本無法在北京和上海這類大城市揮金如土地享受生活的。

中國政府故意誇大中產階級的規模有兩個原因。 一是讓中國人覺得政府的經濟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二是讓外國公司對中國市場抱有很高的期望。

中國的消費一直在不斷增長,這是事實。一個證據就是今年前9個月的消費同比增長 18. 3%。可是,這一數字要比政府和國企24. 5%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低得多。另一個絕對不能忽視的重要因素是購房支出幾乎佔中國零售額的一半。鑒於新建公寓的價格直線上升,匆匆得出結論說耐用消費品的購買額以兩位數的增長率遞增是完全錯誤的。

文章說,觀察人士指出,過去10 年,拉動中國總體消費增長的是與共產黨有關係的富豪(人數在 7000萬至8000萬之間)。這些人越來越富,而所謂的中產階級仍在奮鬥。

日本《選擇》月刊11月號也刊出文章:中國誕生「中產階級」只是幻想

文章表示,隨著中國國內消費能力不斷減弱,中國中產階級不過是由中國共產黨出於政治目的打造、之後遭遇政策矛盾而趨於消亡的「幻想階層」。文章分析造成中國中產階級規模減小原因有三。

其一,孕育中產階級的母體民營企業面臨經營困境。今春以來,中國各地陸續發生要求漲薪的罷工事件。對於民營企業來說,勞務成本上升無疑會帶來沈重打擊。中國企業經營模式多為薄利多銷,產業界銷售利潤率多為 2%至3%,勞務成本上升和人民幣升值給企業經營帶來了很大打擊。結果,中產階級收入得不到增加,罷工事件頻發進一步加快了中產階級的崩潰。

其二,中國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日益嚴重。中國出現「蟻族」一詞,用來形容無法實現穩定就業的低收入大學畢業生。他們為節約房租,通常多人擠在狹窄的房間內生活。大學畢業生本應成為中產階級預備軍,如今卻中途遇阻。照此下去,中產階級新生力量會不斷減少,中產階級人數恐將停止增長。

其三,中國農村人口過剩。中國擁有7.2億農民,大部分農民湧入城市打工,但農村人口依然過剩,農產品價格過低。就現狀而言,中國農民絕對不可能成為中產階級。
 

来源:網文轉載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